2005/05/13

你看到的紅色與我看到的紅色是相同的嗎?

我們從小看東西、聽聲音,覺得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總以為所有人都與我們看到相同的東西、聽到相同的聲音。不過一些有名的哲學家從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在想:『你與我看到的紅色是相同的紅色嗎?』

哲學家們認為每個人看到的東西應該不一樣才對,你/妳所見到的紅色,與我見到的紅色應該是有差異的。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並不相同,所以對於『紅色』的定義,一定每個人也會不一樣。但他們的想法很難獲得證實,直到1960年代才獲得證明。

在1960年代白內障手術剛開發出來,有些一出生即白內障的人接受這個手術,手術後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但是他們是不是真的『看到』這個世界了呢?並沒有,他們看到的是許多雜亂的光線混雜的來回穿梭。

我們在上課時,提到眼睛的構造有角膜、水晶體、水狀液與視網膜,物體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成像,然後視神經將這些訊息傳導至大腦中,再由大腦將每一條視神經傳回來的訊息慢慢組合成影像,這樣我們才能『看見』世界。

從小就患有白內障的人,因為從未用眼睛看過世界,所以他們的大腦不曾學習到將視覺訊息組合起來的能力。所以,當他們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時,他們的大腦無法將視神經傳進來的訊息組合成有意義的影像,因此他們祇能看到一大片雜亂的光線閃個不停。

他們的大腦必需不斷的練習將眼睛所看到的光線統合起來成為一個有意義的訊息,這個過程需要數年的時間。經過不斷的練習,他們才能漸漸分辨三角形與四方形的不同,而一些疏於練習的人則仍然習慣用手觸摸來分辨事物。

那為什麼我們似乎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到東西呢?覺得一點也不困難嘛!!根本不需要接受什麼視覺的訓練就能分清楚三角形、四邊形的差別了啊!!

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在學習統合視覺、聽覺訊息時是有一個學習關鍵期的。統合視覺訊息的關鍵期在十一個月大時,如果在這個時間能有視覺訊息進到大腦,大腦可以在幾天之內就學習到統合訊息的方法;如果在這段關鍵期內沒有接觸到光線,那他的大腦控制視覺的功能就封閉起來了,之後要再學習整合視覺訊息就需要花費很大很大的氣力才能有一點點進 展。

由這些人的例子告訴我們,每個人看世界的方式很可能是非常不一樣的,隨著每人的學習經驗、生活環境不同,大腦學習的經驗不同,他看到的世界也會與你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視覺、聽覺有學習的關鍵期之外,語言的學習也有關鍵期。十九世紀時,法國發現了一位從小就被狼所養大的小孩,他用四肢走路,不會說話。有一些好心的人們收養他,想讓他重新學習說人的話,但是不論如何努力,這位狼童也祇能學習到幾個簡單的字,無法說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看到這邊,也許你會想:『說不定這個狼童剛好就是語言能力特差的啊!!我就遇過一些朋友就是不太會講話!!』

嗯,有道理。

所以科學家又去檢查其他情況的小孩,他們有的是從小就被關在小房間內,不能接觸到他人(很可憐)、有的是耳朵聽不見,所以無法學習說話、有的是爸媽剛好都是啞巴,所以他無法學習說話。

結果,科學家發現這些人在長大之後要學習說話都有困難。所以科學家知道,要學習語言也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錯失了關鍵期,以後要學習就非常困難了。

因為我們的學習 (視覺、聽覺、語言……) 都有關鍵期,所以,同學們,妳們現在上課時要好好上啊!!我自己的經驗發現,在國小、國中時期學的事物很不容易忘記,但是到了大學、研究所時學習的內容很容易忘光光。

我自己國中學生物時課本對生物的分類祇有『動物、植物』兩界,即便我到了大學、研究所學習到生物其實有很多種分類法--比方說你們現在所學的『原核、原 生、菌物、植物、動物』五界說,但是,我還是很習慣的將生物分為動、植物兩界,祇有上到了生物分類的那個章節時才會改口說生物有五界。

這是因為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的關鍵期,所以學習特別快速。過了那時期之後,雖然還可以學習,但速度就慢多了。

所以,同學們,妳們現在上課時要好好上啊!!時光一去難再回啊!!

Technorati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