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5

利用二維條碼 QR Code 延伸生態解說牌的應用 (中)

在校園內仔細尋找一下,多少可以看到一些解說牌。

比方說植物樹幹上可能就掛著這棵植物的名稱,那就是解說牌;或是在生態池旁邊立著一個牌子,說明裡面養著的魚種,那也是解說牌。解說牌使用的如此廣泛,要說沒看過它,還真有點難度。

解說牌解說了什麼?

校園內的解說牌大抵都放一張相片,列出相片中生物的名稱、學名、科別,再加上一兩行簡短的特徵描述,就沒其他的內容了。比方說在紅尾伯勞固定出現的地點,可能會放一張紅尾伯勞的解說牌,其內容如下:

簡單的解說牌示例 (紅尾伯勞)
圖、簡單的解說牌示例 (紅尾伯勞)

你說:『哎啊,明明紅尾伯勞有很多可以介紹的啊,怎麼才寫那麼一點點?這樣看到解說牌的人除了知道有這種生物之外,對牠還是一無所知嘛。而且這樣祇有名字的解說牌,看了就忘了,可以說是沒什麼用處耶。我覺得要介紹紅尾伯勞,就要連鳥仔踏一併介紹,這樣才能對紅尾伯勞有深入一些的認識。』

好,那我們就來修改我們的解說牌,把紅尾伯勞一些比較重要的特徵與生態習性都寫進來。修改的結果如下方:

詳盡的解說牌示例 (紅尾伯勞)
圖、詳盡的解說牌示例 (紅尾伯勞)

修改之後資訊豐富多了,不但讓大家知道怎麼分辨紅尾伯勞的公母,還傳遞了生態保育的觀念。

不過這樣子的修改卻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因為內容太多,要在一個小小的解說牌中放入這些資訊,字體必須變得很小,結果造成多數人無法閱讀。

除非,你把解說牌做的很大……

解說牌的其他不足處

除了因為版面的限制讓解說牌無法容納太多訊息之外,解說牌的資料難以更新,並且還有不易延伸學習的問題。

比如我們在外面看到紅尾伯勞的解說牌,覺得這種鳥類還挺有意思的,打算回家上網查詢牠的資料繼續學習,結果發現:『ㄟ,今天看到的那種鳥類叫什麼來著?哎啊,忘記牠的名字了,這樣沒辦法查資料了啦。』

因為許多人沒有隨身攜帶紙筆的習慣,閱讀解說牌時沒法將有興趣的內容抄寫下來,回家後要再繼續查詢相關資料時就會有困難。所以,解說牌除了沒辦法解說太多內容之外,還不利於延伸學習,這真的是它的致命傷。

幸虧 QR Code 的出現帶來了一些改變的契機。

QR Code 帶來的改變

前一篇文章提到可以將網址或文字訊息隱藏於 QR Code 之中,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性,先建立一個紅尾伯勞的網頁,將網頁網址編碼成 QR Code 粘貼在解說牌,有心進行延伸學習的人就可以藉著 QR Code 獲得更多的訊息。

如果覺得自己建立網頁很累、很麻煩的話,其實也可以利用維基百科上的資料。

將維基百科的網址做成 QR Code,使用者祇要利用智慧型手機掃瞄一下 QR Code 就可以連上維基百科閱讀相關內容。這樣一來可以增加解說牌的內容豐富度,又不會增加太多工作負擔。

在解說牌添加 QR Code 擴展學習向度
圖、在解說牌添加 QR Code 擴展學習向度

當然,自建網頁可以擁有比較大的自由度,針對紅尾伯勞這類候鳥,自建網頁可以記錄牠每年在校園中出現的期間,久了就是一個生態觀察記錄網站。但這需要有興趣的人去經常維護才行,如果找不到適當人選,就使用維基百科吧。

所需設備

要利用 QR Code 延伸解說牌的內容,使用者必須擁有智慧型手機 (或是具有攝影機的電腦,比方說 iPad2 ),攝影機的畫素不必很好,祇要是 30 萬畫素以上的攝影機就可以做為 QR Code 的掃瞄器。

目前智慧型手機的相機都號稱百萬畫素了,所以這並不是問題。

QR Code 沒有解決的問題

擁有智慧型手機,我們可以利用 QR Code 擴展生態解說牌的學習內容,但是這恰巧也是 QR Code 的一個限制。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智慧型手機,對於還在使用傳統手機的人而言,QR Code 就是一個無用的訊息。

國際數據資訊 (IDC) 的調查發現,智慧型手機已經佔台灣 2011 第一季手機出貨量的 44%,顯示智慧型手機雖然成長快速,但是今年第一季購買手機的人之中還有 56% 選擇了傳統手機,更不說前幾年傳統手機的出貨量更高,所以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其實都還是人群中的少數。

除了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人無法使用 QR Code 之外,另一群人可能擁有智慧型手機卻也無法使用。

哪一群人?中小學學生。

中小學學生在學校是不能使用手機的,中小學校園內的生態解說牌即便附加了 QR Code,它的利用性也不會太高,大概就祇能提供校外人士使用。

不過還好 QR Code 的製作很簡單 (如果祇引用維基百科的資料),雖然現時能夠從 QR Code 獲得延伸學習的人還不多,但我們大可將解說牌上都先附加 QR Code,等待人們日後再來體會我們的體貼之處吧。

Technorati : , , ,

2011/08/09

利用二維條碼 QR Code 延伸生態解說牌的應用 (上)

我記得讀國小的時候到文化中心借過一本書叫做《魯智深》,櫃台的阿姨 (現在應該是阿媽了) 一面登記書目,一面跟我聊天。

她跟我聊了許多,大多數內容我已經忘了,祇記得其中一句:『小朋友,這本書這麼厚 (印象中有 500-600 頁),你讀的完嗎?』聊了一會兒,她把書目登錄完把書拿給我,跟她道謝後我才抱著書離開。

不過這種圖書館員一面登錄書目一面與借書者聊天的情形很少看到了。現在去圖書館借書,櫃台的先生小姐,通常是先拿起一個掃瞄器對著書本後面的條碼一掃,快速地將整疊書都登記完畢,並把書排整齊交給我,之後才會聊個幾句。

條碼的應用

這是因為條碼的應用已經完全改變了圖書館借還書的流程。

條碼 bar code
圖、條碼 (圖片提供:ryoki)

不祇是圖書館改變了工作流程,各賣場的結帳流程也因為條碼的應用而簡化許多。店員祇要把商品的條碼對準掃瞄器,不需店員手寫或是手動 keyin 資料,僅僅是靠著掃瞄器對準條碼的這個動作,一秒內商品資訊就已經輸入電腦並計算好價格,除了減輕店員的工作負擔,購買者也不用排隊等待老半天,條碼已經深入各個層面並翻轉了我們生活面貌。

雖然條碼很方便,但它的應用還是有侷限性。

二維條碼與 QR Code

當我們看條碼的時候,會發現它是由寬細兩種黑色線條所組成。你可以想像它有點像是摩斯電碼,寬線條是摩斯電碼的 -,細線條像摩斯電碼的.,我們祇要將訊息文字轉譯成對應的條碼,就可以利用寬細線條的排列組合來傳遞不同的訊息。

訊息內容越長,轉譯出來的寬細線條隊伍就越長,但是這個隊伍的長度會受到掃瞄器寬度的限制,不可超過掃瞄器能夠掃瞄的範圍,因此條碼可以攜帶的訊息量不多。我們可以把條碼應用在書籍的 ISBN 上,卻難以將某個網頁的網址轉成條碼加以應用,因為網址的字數比較多,條碼容納不下。

那如果我想要把很長的訊息傳遞出去該怎麼辦呢?有人想到,嗯,既然這個線條的隊伍不能太長,那我讓它排成兩行或更多行就好啦。

比方說,底下的訊息太長,掃瞄器寬度不足無法掃瞄 (我畫的好像鋼琴琴鍵 :P ):

▌▏▏▏▌▏▌▏▌▌▌▏▌▌▏▌▏▏▌▌▏▏▏▌▌▏▌▌▏▌

那我把這個訊息折成兩行,每排的寬度都不超過掃瞄器,這樣就可以掃瞄了:

▌▏▏▏▌▏▌▏▌▌▌▏▌▌▏
▌▏▏▌▌▏▏▏▌▌▏▌▌▏▌

舊時的條碼因為都是排成一列,我們將其稱為一維條碼;條碼折行後,訊息佔據的是一個面,稱之為二維條碼,從線變成面,可以傳遞的訊息量大大提昇。

二維條碼的點子提出後,許多單位想要設計出容錯率高 (不會因為條碼受到一些污損就讀不到資料) 又可以容納夠多資訊的二維條碼,因此提出許多不同的二維條碼的編碼方法。由日本 Denso-Wave 公司在 1994 年開發出來的 QR Code 是接受度比較高的一個編碼方式,在日本與韓國都已經普遍應用。

QR Code 外觀

QR Code 由許多黑點 (或白點) 所組成,你可能已經在蘋果日報、壹週刊或是其他地方看過它。在圖形的三個角落有像回一樣的方框可以幫助定位,因此將 QR Code 的圖形旋轉至不同角度後仍然可以正確讀取。

一個 QR Code 範例
圖、一個 QR Code 範例

這個二維的條碼究竟能容納多少訊息呢?這要看條碼的大小而定,像上面的範例,這個 QR Code 由 41*41 個黑點所組成,這樣的大小可以塞入 82 個日文字 (41 個中文字)。

而依據 Denso-Wave 公司的說法,最大的 QR Code 由 177*177 個黑點組成,可以容納 1817 個日文漢字 (984 個中文字),或是 4296 個英文字母,一個國中小學生寫的短文都能夠完全擠進這一個由 177*177 黑點組成的 QR Code 裡面了。比起一維條碼,QR Code 真是大大的提昇了承載的資料量。(感謝明勳提供資料)

所以利用 QR Code 我們可以把許多訊息擠進一張圖片中,祇要有相應的掃瞄器,就可以把這些隱藏在圖片中的訊息釋放出來。而要有掃瞄器並不難,許多手機都已經內建 QR Code 的解譯功能。

利用手機掃瞄 QR Code
圖、利用手機掃瞄 QR Code (圖片提供:scott bl8ke)

所以你可以在 QR Code 中放網站網址、可以放商品資訊,讓使用者利用手機掃瞄一下圖片就把訊息轉存到手機中,不需要再動用紙筆抄寫了。利用這個特點,我們也可以把 QR Code 用來補充校園生態解說牌的內容。

不過,在繼續說明之前,我們先看看韓國是怎麼樣應用 QR Code 的吧,下次再來看看要怎麼應用於生態解說牌。;)

附註:

Technorat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