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設備組長毛遂自薦,希望在暑假教學準備日時跟老師們分享我如何在課堂上推動閱讀。屆時打算用這張網路上找到的相片當第一張投影片。
圖、馬術比賽 (由 Singapore 2010 Youth Olympic Games 分享)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在東海別墅的馬場實習。我們比較忙的時間是早上六點到九點;下午四點到七點,這段時間要騎馬去跑一跑、跳跳障礙,讓牠們舒展筋骨。10 點大太陽出來後馬也要休息,所以這時間就很輕鬆,沒什麼事要做,我就拿了本《罪與罰》去看。
跟我一起在馬場實習的同學崔可欣看到我的書:『ㄟ,這本很好看,我國小看的,很感動。』
我心想:『喵的咧,妳國小看這本書?我現在看都還完全看不懂它在寫什麼鬼,我祇是強迫自己把這本書掃完一次而已。難怪妳說妳的第一志願是中文系,是爸媽強迫才唸自然組。』
說真的,就算現在讓我再看一次《罪與罰》,我還是完全無法理解杜斯妥也夫斯基到底想表達什麼,我沒那種程度。
不過,我喜歡的一些書推薦給中文系的朋友看,她們也覺得超無聊,或是覺得都是專有名詞,看不下去。
就是這樣啦!每個人喜好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喜歡看的書也不一樣。我猜想這也就是很多學校推廣閱讀不太成功的原因。
很多學校準備了書箱,老師把書箱搬到班級,讓全班的人都讀同一本書。但是,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理解能力也有差別,要全班都讀同一本書一定有很多人讀不下去。而且會推廣閱讀的老師很多都是國文老師,她們選的書,就是她們喜歡的,但是學生沒有相應的感受力時,對於老師推薦的書根本看不下去。
可能班上有幾個學生語文能力好,會去讀國文老師推薦的書,但其他語文能力不佳,比方說我,的學生看到那些老師推薦的書祇想睡覺。
所以我會在課堂上介紹一些書,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去看,我並不期望我介紹的書全班都有興趣,也許每個班祇有 3~5 個學生去借我介紹的書,但這樣就夠了。
假設我介紹的書讓每班 5 個喜歡自然的學生去借書;歷史老師介紹後也有 5 個喜歡歷史的學生去借書;5 個去借地理相關的書;5 個借數學相關;5 個借美術相關;5 個借音樂方面的書;5 個去借體育書籍……ㄟ,這不是全班每個學生都在閱讀了嗎?
這樣推動閱讀比較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