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比人文學派崇高、客觀、真實」是否代表很多科學教師的心聲?
Wanru Lin 今天凌晨在她的部落格提到昨天那件紅遍全球的藍黑色洋裝時寫了這一段文字。
我不敢小看人文學科,畢竟我後來研究所唸的也是人文類科,不過我自己在給國三學生建議時,我都會說:『如果你對社會科沒有強烈的喜好,也不特別討厭數學,那麼我建議你上了高中,選組時一定要選自然組!』
為什麼呢?是因為我教生物所以說自然組比較好嗎?不是,我是從現實面來說的。
等一下,我說的現實面不是你常聽到的:『自然組比較好找工作。』而是,高中選自然組比較不會浪費你的時間、你的大腦。
也許當時你還小沒注意到相關的新聞,但你祇要自己到 Google 用『高中 課綱微調』查一下,你就可以看到我們高中社會類科的課程內容受到政治影響有多大,甚至兩個星期前法院判定教育部課綱微調不合程序之後,教育部還是執意要讓這樣的課綱上路。
我們的社會科內容有太多這樣的政治角力,每個不同政治取向的人都想要來影響社會科的教學內容,把你的高中歲月花費在這些政治鬥爭的結果上,實在是有點可惜。
自然科的教學內容不是沒有政治角力,但相比於社會科來說是比較少的,因為自然科屬於比較結構化知識,除了達爾文的演化論被某些人惡意誤導為『進化論』,除了有些人倡談極端的優生學之外,政治對自然科的影響是少了許多。
一門好的學問都可以促進思考,有許多哲學問題可待回答,所以自然科與社會科對於你都是有幫助的;但是自然科受到比較少的政治影響,所以讀自然組比較好。
你也許對社會組的喜愛有 60 分,對自然組也不討厭,那高中一樣先選自然組,然後,大學時再選你喜歡的社會科系。
在課程規劃上,大學比起中小學還是自由許多,所以外部的政治力量要影響大學教授的教學比較難,比較不會發生高中課綱被教育部胡亂搞的狀況。
要小心的是,雖然外部的政治力量難以影響教授的課程規畫,但教授個人的政治取向相對來說容易影響課程。不過這還好,選系前上網查一下網友的評價就可以跳過許多地雷了。不論教授政治取向影響課程的程度有多少,你都有選擇的機會;而教育部強壓的政治思維是你沒辦法抵制的。
當然,你的內心可以不認同教育部強壓給你的政治思維,就像我們這一代有許多人把魚兒往上游的故事當笑話看,但還是要浪費許多時間去讀這些你可能不認同的內容以應付學校考試。
不要把你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那邊!如果不特別討厭自然組的話,那麼高中就選自然組吧!大學再選社會組就好。
這樣選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你後來選擇了社會組,但因為高中受過自然組的訓練,所以你會發現相比於高中就讀社會組的同學,你的思維模式會跟他們不太相同,而你與他們不同的思維模式就有可能激盪出許多的火花而帶來討論的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