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0

如何達成宣稱的教育目標?

今昨兩日回東海學程聽了十二位學弟妹的結業成果報告。

結果發現祇有兩位學妹能將所學的教育理論融入成果報告之中,其他學弟妹的成果展現顯示了她們的教學熱忱與理念,但較不能與教育理論相結合。

因此,在這兩天的評審過程中,我不斷的問:『你如何達到你的宣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論可以讓你解決你所遇到的問題?』

為什麼我要不斷的問『如何』呢?這是這幾年來阿扁政府給我的啟示。

技術官僚的重要性

阿扁政府執政以來,讓人們開始懷念起先前很少受到注意的一群技術官僚。阿扁政府有很多的理念 (姑且不論其理念的好壞),問題是,他們沒有適當技術官僚將這些理念落實為行動,整個政府就這樣空轉了好幾年。民眾看到一個空有理念,卻沒有適當作為的政府,其支持度也就逐日下滑,人們也開始懷念起以前那一群無名的技術官僚。

阿扁政府給我的啟示是,我們光有理念是沒有意義的,如何去執行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當我們說著:『我的教學會很注意學生生活教育的培養』,卻說不出『如何注意』與『如何培養』,那麼說不說這句話其實沒有太多的差別,因為話中宣示的目標無法達成。

那麼要如何達成宣稱的教育目標呢?這時候我們所擁有的教育理論就是一個很有利的工具了!!

CK、PK 與 PCK

要考教甄時,大家通常有個共識:『如果要考高中教甄,最好是本科系研究所畢業才比較有可能考上。如果沒有研究所學歷,最好考國中教甄就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是我們認為,一個老師應該具備有足夠的學科內容知識 (content knowledge, CK) 才足以進行教學。而且隨著授課對象程度的提昇,教師的 CK 也要隨之加深加廣,方足以應付教學所需。

很合理嘛!!要一位不會中文的外國人去擔任中文老師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CK 在教學上的重要性是不容懷疑的。今昨兩日的學弟妹也一直強調自己將在任教科目上具有足夠的 CK 進行教學,顯示對於自己的專業具有相當的信心,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大家都忽略了,除了要有足夠的 CK 之外,如何進行教學的一般教學知識 (pedagogical knowledge,PK) 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 PK 呢?PK 指的是教學相關知能,包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如何設計適切的課程、所面對的對象有什麼樣的特徵等,簡而言之,就是在教育學程中所學的一切知識均屬之。

PK 為什麼重要呢?我們在教育學程學習的所有知識,它們的最終目的就祇有一個,就是有效的進行教學。教育心理學教導我們學習者的心理樣態、班級經營教導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可供學習的環境、課程設計教導我們如何生產一份確實可用的教材……每一門知識都試圖讓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大家都能理解要擔任國文教師,必需要有足夠的國文學科知識 (CK),但是,為什麼一位教師不需要有足夠的一般教學知識 (PK) 呢?一位作家與一位中文教師的差異在哪邊呢?就在於中文教師對於 PK 有較多的理解。理論上應該是這樣對不對?可是,我在這兩日的報告中,看不到大家對於 PK 的重視。

可能有許多人聽一些前輩說過:『教育學程學的東西都太過理論了,在現場根本無法應用。我都是靠自己在現場教學的經驗琢磨才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其實理論並非無法應用,而是要懂得如何去應用它。

舉個例子來說,今天有位學妹報告時說到:『我覺得國中這個年紀的學生應該需要他人的鼓勵……』,我當時就回應她:『是否可以請妳回想一下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這些課堂提到的中學生特質?如果妳可以回想起這些課程中描述的中學生特質,那麼為什麼要用『我覺得』這樣的主觀臆測呢?這些心理學的結果被許多實徵實驗重覆驗證,以此為依據設計課程會比主觀臆測獲得的學生特質而設計的課程來得可靠。』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學妹提到她會重視生活教育:『讓同學尊重他人』;而她的教學理念是建構論:『提供由兒童自我發現、自我體驗之空間。』

我回應學妹:『妳要如何做到讓同學尊重他人?』『ㄟ,我還沒有想到這一層耶!!』『妳有提到妳的教學理念是建構論,那如果說,利用社會建構論進行教學,是否可達成讓同學尊重他人的目標?』『……嗯,應該是可以吧。』

這樣的結果是相當戲劇化的,學妹從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教學 (『ㄟ,我還沒有想到這一層耶!!』),到大致知道該怎麼去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宣稱,其間的差別祇在於她知道可以利用『社會建構論』在自己的教學之中。

所以教學理論無用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在教育學程所學的教育理論其實是前輩不斷研究所獲致的結晶,祇要是有志於進行教學的人,就應該對於 PK 有足夠的瞭解才對。

上面所述是 PK 的部份,那什麼是 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單的說,PCK 就是對於某一專業領域該如何教學的知識。比方說英語教師應該瞭解『全語教學法』,這個教學法不是數學老師所應該瞭解的,因此全語教學法是屬於英語教師的 PCK。

PCK 的知能大家可以在『XX 科教材教法』課程中獲得。所以當今日一位歷史所學妹提到自己的教學比較傳統,還在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時,我建議她回想一下『歷史科教材教法』課堂所學的內容。因為這是許多進行歷史科教學研究的前輩所建立起的知識寶庫,當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時,參閱前輩的研究,充實自己的 PCK 是解決方法之一。

挑選最合適、最上手的工具

今日的報告結束後,負責按鈴的學妹跑來問我:『學長,你這兩天所做的回應一直提到教育理論的重要性。那麼你是不是已經預設某一種教學方法是比較好的,是你希望聽到學弟妹們報告時能夠提到這種教學方法?』

喔,不是的。並沒有一種教學法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沒有最好的教學法,祇有最適合自己 (以及你所面對的學生) 的教學方法。

如果你認為『人本主義』適合應用在你的教學,那很好,請盡情使用。另一位老師也許對於行為主義情有獨鍾,認為行為主義利用獎懲方式形塑可欲行為可以確實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那也很好。教學方法祇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

實際上,我認為教育理論是一大群工具,我們並不是要將所有的工具都用過一輪才叫做應用教育理論進行教學。我們祇要挑選其中幾個用得順手,且確有實效的教學法即可。不過,當你對於這些工具有越多的瞭解,知道越多種工具的存在,那麼就越容易找到適合的教學策略。

教育是科學或是藝術?

教育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相關研究,所以它具有科學的成份。其研究的結果與獲致的理論是可學的;但研究所獲得的結果要如何應用在教學之中就是一種藝術了。藝術的展現可能受限於個人的天份,但是如果能對於可以學習教育科學的研究結果、理論有較多的理解,那麼即便不是一個良好的藝術表現者,至少也不會太離譜。

這兩日所聽的報告,學弟妹有許多教學熱忱與理念,這很可喜。但是,熱忱與理念畢竟不能當飯吃,隨著進入教學現場的時間越長,各人的教學熱忱可能會慢慢減損。當你不再有這些熱忱時,如何仍能保持教學具有最低限度品質?這有賴各人對於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術的瞭解。當你手上擁有許多教學工具,能在適當的時機使用合宜的教學技術,那麼你的教學效能較能維持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能同時擁有熱忱、理念與方法的教師是最棒的了!!當你的教學效能可以保持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熱忱與理念也可以維持的更久一些。因此,PK、PCK 都是很重要的專業知能,每位教師都應該多加理解,藉以維持個人的教學品質、教學熱忱。

2 則留言:

  1. 推~ 這一篇寫得很棒~~ 不知可不可以提供幾個教育理論名詞(那種一聽到就知道大概意思)的呢?
    謝謝~

    回覆刪除
  2. 要一聽就知道意思的啊?:) 這真是難倒我了,我已經好久沒有 K 教育理論的書了說。

    我想鷹架理論可以算是吧!:) 螺旋式課程設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學習心理學的訊息處理理論等,這些應該都是聽到名詞就大概知道意思的東西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