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教到動物感應的方式,我將內容整理為心智圖。在進行學習之前,可以先看過這一份心智圖,對整體的學習內容有一些概念之後再進入正式學習會比較順利。
將滑鼠移到心智圖上,滾動中間滾輪可以將圖片放大縮小。在心智圖上按下滑鼠左鍵不放就可以移動心智圖。看到有不同色彩的部份,點選一下可以展開更多內容 (其實應該是以小圓圈為結尾 " --。" 的部份可以繼續展開,但小圓圈太不明顯了,所以我用其他顏色標記出來)。
心智圖本身我用 Freemind 繪製,比起其他心智圖軟體, Freemind 的畫面簡陋許多。但因為是自由軟體,許多人幫它開發了網路應用的功能 (比方在 Moodle 中插入 Freemind 檔案),可以很方便的放上網路與他人分享,所以我還是喜歡使用這套軟體。有興趣使用的人可以從這邊下載 Freemind
[@more@]
動物察覺環境變化 (文字版)
- 可做的實驗
- 讓學生閉眼,左手斜舉、右手上舉,30 秒後伸至相同位置
- 將針刺在橡皮上,偵測壓覺受器分布
- 三杯水,冷、溫、熱,進行感覺疲勞的實驗
- 眼睛錯覺實驗:耶穌反白、感覺疲勞
- 環境改變,動物需要感應並做出反應
- 光線受器:眼睛
- 昆蟲:複眼
- 人眼:具角膜、虹膜、膧孔、水晶體及視網膜
- 角膜:過濾光線
- 虹膜:控制膧孔大小
- 膧孔:控制光線進入眼睛的量,類似光圈
- 剛進入電影院看不見東西,一會兒就習慣了
- 膧孔大看起來比較迷人,因此攝影棚光線都比較暗
- 約會時要光線暗還是光線亮?
- 當然要亮咩!!才可以看清真面目!!
- 水晶體:控制影像呈像
- 近視:水晶體無法拉長
- 遠視:水晶體無法縮短
- 白內障:水晶體渾濁
- 視網膜:類似底片
- 有桿狀細胞及椎狀細胞
- 夜行性動物桿狀細胞多
- 日行性動物椎狀細胞多
- 不同感光細胞分別接受 RGB 三原光
- 視網膜中央無感光細胞,為盲點
- 魚、草食動物:眼睛位於兩旁,可有廣大視野
- 人、肉食動物:眼睛位於前方,可產生立體視覺 (雙眼視覺)
- 將兩台相機並排,相距 5-10cm,以眼同時看拍出的相片,即為立體相片
- 視覺殘留 (後像):電視、電影用許多圖片組成
- 聽覺受器:耳朵
- 聲音,是由於物體震動而發出
- 站在大喇叭、大鼓旁邊可以感受到震動
- 耳朵感受聲波的震動
- 耳殼:收集聲音
- 耳道:聲音的通道
- 耳膜:隨著聲波而震動
- 三小聽骨:耳膜震動時拉動三小聽骨
- 聲波震動也可以由骨頭傳向中耳
- 我們說話時聲音直接由骨頭傳向中耳
- 聽錄音機時,會認不得自己的聲音
- 因為骨頭傳音與空氣傳音的結果不同
- 狗為什麼怕鞭炮聲?牠感受聲波的能力比人強很多。
- 老人與小孩能聽得到的聲音不同
- 貓頭鷹的耳孔兩邊高低不同,可判斷距離
- 人類聽不到的聲音稱為超聲波
- 蝙蝠、海豚、鯨:發出超聲波,利用回聲定位
- 科學家學習蝙蝠,利用聲波定出海底地型
- 耳朵中的三半規管與平衡有關
- 氣味受器
- 氣味是空氣中的小分子
- 昆蟲以觸角為受器
- 蛾可以感受到三公里外的雌蛾氣味
- 哺乳動物以鼻子為受器
- 狗的鼻子非常敏銳
- 法國人用利用豬尋找地底下的松露
- 小故事:鯊魚的鼻子感應到電波變化
- 味道受器
- 昆蟲:以腳上的味毛為受器
- 蒼蠅摩擦前腳,是在清理味毛
- 味毛與觸角的比較
- 多數脊椎動物:以舌頭為受器
- 味道:酸甜苦鹹
- 酸:分布在舌側
- 甜:分布於舌尖
- 苦:分布於舌根
- 鹹:分布於舌中
- 昆蟲:以腳上的味毛為受器
- 皮膚
- 溫度受器
- 冷受器
- 熱受器
- 為什麼薄荷會涼?因為薄荷讓冷受器比較容易被活化。
- 壓覺受器
- 壓覺受器在指尖分布較多
- 用針刺在橡皮上,可以偵測壓覺受器分布
- 痛覺受器
- 痛覺可以保護身體
- 如果沒有痛覺會怎樣?
- 樂生醫院麻瘋病人就是沒有痛覺的人
- 溫度受器
- 光線受器:眼睛
- 感覺疲勞
- 大腦為了保護自己而產生的機制
- 泡溫泉時,覺得水沒那麼熱。動一下,又發現好熱。
-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如果相同的刺激不斷的發生,就會被大腦忽略掉
- 看紅色久了,望向白壁會看到綠色。
- 感光細胞分別獲得 RGB 訊息
- 紅色圖片的紅光由 R 細胞接收
- 看久了 R 細胞疲累
- 再看白色物品時,祇剩 GB 細胞感光
- 因為 R 細胞不感光,因此會看到一塊非白色的區域
- 白色由 RGB 組成,祇感受 GB,因此會看成綠色
- 醫院為什麼要穿綠色手術衣?
- 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例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