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買了一本『變臉中的印地安人』,今天坐下來想好好的研讀。結果發現,三兩下就翻完了。
書籍資訊:
變臉中的印地安人 -- 美國原住民文化探索
陳佩周 著。麥田出版
ISBN 957-708-696-9
我原想這是一本滿深入的書,結果發覺,前半部幾乎可以說是一本旅遊指引;祇有後半部才有較深一層的探討,南方朔寫的序反而比正文更有意思。
作者是一個聯合報的記者,所以她寫這本書儘量如同寫記者報導一件事物一般不帶入個人感情。她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探訪美國境內數個印地安保留區,之後寫出這一本書。
雖然她很努力的沒有在文字中加入自己的感情因素,整本書以被採訪者的語詞為主,但是很遺憾的是,這本書祇有採訪了原住民的說法,作者並沒有呈現白人的說法。所以,雖然行文中作者避免了感情因素,但是在取材上卻完全讓她的主觀意識給主導了。
因此整本書的說詞幾乎是一面倒,沒有兩方說法的激盪與衝擊。我認為一篇好的報導文學應是兩面俱呈,由讀者自行判斷孰是孰非。(雖然我們大抵相信白人政策是錯誤的)
整本書雖也帶給我不少悸動,但是那些悸動來自於美國原住民的智慧言語,不來自作者的努力。
如果由你來寫這一本書你會怎麼寫?如果是我,我會先去找一大堆社會學、人類學的文獻,然後將這些文獻配合歷史事件,嘗試以史家觀點呈現這些事件的因果,讓讀者對於整個事件有大略的瞭解。再以數個不同族落的原住民為例,描述他們在現今社會衝擊下的掙扎、矛盾與反思。
不論是先交待歷史源由再描述現今,或是倒敘,或是時光交錯,總是必需將文化間的衝突帶出來,才能讓人瞭解為什麼美國原住民會『變臉』,怎麼個『變臉』法?因為這本書少了這些東西,所以讓人讀了覺得搔不到癢處。如果有興趣一讀,站在書店看就可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