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吳念真導演寫在 FB 的訊息:
『剛剛在一本書裡看到的一段:1968 年 NASA 最高檔電腦的計算能力大約等同現在的手機。那時候一群人用它來發射火箭,登陸月球。現在我們用它來發射一隻憤怒的鳥去撞無辜的豬。』
看到的時候覺得滿有趣的,正如導演所說,相同的工具到了不同人的手上就是會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電腦在科學家手上可以發射火箭登陸月球,在一般人手上則用來玩電動玩具;刀子在廚師的手上可以切菜,在另一些人的手上卻可能是用來傷害人的物品。
Evernote 這個雲端筆記軟體也是一樣,在不同人的手上會發揮出不一樣的力道。
從幾年前開始我就習慣每天觀看電腦玩物這個部落格,覺得站長很用心的分享軟體使用心得,所以上個月電腦玩物站長 Esor 出了一本《Evernote 超效率數位筆記術》時,我就很好奇這會是一本怎麼樣的書?
照理說應該沒有人不會用 Evernote 這個雲端筆記軟體,而 Esor 竟然為它出了一本書,還取名為《筆記術》,究竟這會是怎麼樣的一本書?裡面有多少 Esor 的私藏秘技?這個筆記術是否能用來提昇讀書 & 工作的效率?這就挺讓人感興趣的了。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在初階資訊教育書籍這一塊出版社做的很差,出版社所端出來的菜,其實不叫資訊教育,而是操作手冊,內容除了滑鼠點點點之外一無所有。因為缺乏原理 & 背景知識的教學,讀者拿著這類書依樣畫葫蘆點過一次滑鼠之後,很多時候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這種電腦書實在是,嗯,意義不大。至於 Esor 的書是有意義的?或是無意義的操作手冊?這我很好奇。
GTD 取向的 Evernote 筆記術
前天從博客來拿到訂的書之後很快的閱讀完,我覺得 Esor 比較像是吳念真導演提到的科學家,他把 Evernote 這一個雲端筆記軟體的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至。
我自己用 Evernote 時,就祇是把它當作是網路文章的收藏庫。我們都會擔心網路上的某一篇好文章在日後可能會不見,所以總希望把這些好文章收集起來。有些人可能就用 Word 一篇一篇收集,但是有了 Evernote 之後收集文章方便的多,所以 Evernote 就成了自己的收藏庫。
除了收集網路文章之外,我還把 Evernote 做為草稿撰寫的工具。Evernote 非常方便,在手機、iPad、電腦上都可以執行,懶得安裝軟體的話,也可以直接用瀏覽器登入 Evernote 網站寫筆記,撰寫的筆記每隔幾秒鐘就自動貯存,所以也不用擔心當機遺失資料,走到哪裡,忽然有了靈感,手機拿起來就可以記一下筆記,非常方便。
針對這兩種使用 Evernote 的方式,Esor 說第二種應用方式很好,但是第一種很糟,因為我收集了一大堆日後用不到的資料,這些用不到的資料收集多了稀釋有用資訊,造成要尋找真正有用處的資料的困擾。
Esor 認為要能夠用在行動中的資料才有收集的意義,所以他的資料夾是以行動歷程劃分為規劃中工作、進行中專案、待辦事項 & 已完成的案子等幾個不同資料夾,並隨時調動文章的分類,讓 Evernote 成為一個專案的彙整工具,看得出來 Esor 是以非常嚴謹、工作導向的方式在使用 Evernote。
GTD (Getting Things Done)
不過有些人可能無法理解 Esor 這樣子應用 Evernote 的理論依據為何?為什麼要做成資料收集處、進行中專案等不同的劃分,其實 Esor 應用的是 David Allen 在 《Getting Things Done》 這一本書裡提出的一種行動方案,簡稱為 GTD,就是將工作區分為事前的資料收集、行動 & 待辦事項這些類別,逐一完成工作的方法。
GTD 祇是一個方法,可以用紙筆來進行 GTD,也可以用電腦軟體進行 GTD,Esor 則應用 Evernote 來進行。你高興的話,運用 Gmail 來進行 GTD 也是可以的。
所以 Esor 的《Evernote 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說穿了就是利用現存的免費服務來實作 GTD 的一個完整方案,就算你不喜歡 Evernote,Esor 的這本書還是很有參考價值。Esor 提供了一個他在工作上真實應用的例子給大家參考,要怎麼修改為自己所喜歡的方式就看個人了。
比方說 Esor 建議大家都要有利用一個檔案做中控檯,把工作相關資料在這個中控檯中做好連結,日後比較好找資料。但我不喜歡條列式的中控檯,所以我一向都是利用心智圖來做中控檯,這也無妨,不影響 Esor 提出的建議的價值。
圖、利用心智圖做中控檯
所以,如果你的電腦、手機不想僅僅祇是拿來發射憤怒的鳥,還想把手機、電腦好好應用在工作上,我覺得《Evernote 超效率數位筆記術》值得閱讀,它不是滑鼠點點點,而是非常有深度的電腦書,相當值得將 Esor 的工作心法應用在你我日常生活中。
不過,你得先買本 GTD 的書先讀一下,會比較瞭解 Esor 的用心。喔,中文版的 GTD 翻譯的不好……那其實看看《如何成為時間管理的黑帶高手》這一篇文章也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