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0

學生大哉問:要不要預習

119 班的貞言同學在她的筆記中問了一個大問題,但是祇留了六行空行給我。

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在六行的空間中回答她的問題,甚至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能力回答。因為在六行的空間寫不下、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暫時寫在這邊,請大家幫忙回答、指正。

(其實我最想做的是在她的筆記本上寫上 Good Question 然後打馬虎眼過去!!:P )

[@more@]

貞言她問我:

大家不是都說要有好成績要預習、復習等……那如果預習的時候"記錯東西",ex:充氧血是動脈,不小心記成靜脈,那不就很難改回來了,這樣預習真的有幫助嗎?可是不預習又跟不上課業。到底要不要預習啊?

這個問題真是問倒我了!!我想了好久好久,先將筆記本退還給貞言,並告訴她我暫時沒法子回答她的問題,待我想好再告訴她。

結果,現在這個問題又回到我手上了 (筆記本又收回來批改了),總是不好意思仍然空空如也的再退回去。絞盡腦汁,想到了心理學中的初始效應與時近效應或許可以來解答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研究人的心理,發現人們對於一連串事件中最早發生的那一次印象特別深刻,比方說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失戀、第一次自己上學、第一次約會……總是讓人記憶鮮明。心理學家稱這個現象為『初始效應』。

妳所擔心的一開始讀錯,造成後來很難改回來也是初始效應的一類。如果說這樣的效應隨時運作著,那麼似乎對人們會造成一些困擾。比方說妳交了新的男朋友,結果時時刻刻想著初戀男友,那麼現在的男友豈不是火大?

可是好像又沒有。雖然有些人真的對初戀情人念念不忘,但比較多的人是將初戀情人放在心裡,而對現在交往中的男女朋友較多的關愛。

因為現在交往的對象與妳現在的生活較為貼近,在時間點上較靠近現在的妳,所以妳的腦海較容易被現在的交往對象所佔滿。這個現象心理學家稱之為『時近效應』。

剛剛用男女朋友做比喻是因為想到妳們現在這個年紀情竇初開,所以用這個例子應該可以讓妳印象深刻。現在我們回到妳的問題上,到底預習有益還是有害?

第一個要釐清的問題是:妳在預習時會將多少內容看錯?

如果妳根本很少看錯內容,那麼根本不用擔心,預習對妳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因為妳不預習的話,老師上課妳可能有聽沒有懂,而經過預習,妳或許可以理解老師上課的內容達到 95%,顯然是一個有利的投資。

如果妳在預習時常常會將內容看錯,那麼在妳預習時看錯的內容的確有可能因為初始效應而讓妳印象深刻。

但是,有一個叫做奧斯貝的心理學家認為這不是一個大問題。

他說,當我們接受到新的知識與舊知識發生衝突時,我們會感到困惑,然後大腦會重新整理我們所接受到的訊息,要嘛調和新舊訊息,要嘛留下比較正確的一個。他稱這個過程叫做弱重建。

有點難懂對不對?

想想妳小的時候,是不是聽長輩說太陽是一隻金色的烏鴉,它與其他八隻金色烏鴉輪流在天上照耀我們。有一陣子這九隻烏鴉不安份,同時出現在天空中,結果被后羿給射下了八隻,祇留一隻在天上?

在妳小小的心靈是不是曾想著在太陽中之有一隻烏鴉居住著?

但是到了國小三、四年級,自然課說太陽祇是銀河系中一個平凡不過的恆星,我們的地球是繞著太陽轉啊轉的一顆行星。

初聽到時妳一定不太服氣:『媽媽告訴我太陽是一隻金烏鴉,才不是什麼恆星不恆星的呢!!』這就是奧斯貝提到的新舊衝突。

可是隨著老師的上課,妳慢慢接受太陽的真實面貌,不再想像它是一隻烏鴉,這是因為老師對太陽的解釋似乎比將太陽當成一隻烏鴉更好一些,所以妳的大腦將舊的知識拋棄了,接受了新的知識,完成了一場弱重建。

而且,因為老師的解釋是妳較新接觸到的說法,所以也讓妳對這個說法印象較深刻,而使這個新的說法在妳的腦海中紮根。

所以依據奧斯貝的說法,即使妳一開始接觸的訊息是錯的,祇要妳有機會接觸到正確的訊息,妳就可以去改正這個錯誤。而妳知道的,妳一定可以在隔天上課時更正妳原本讀錯的部份。

而且,我可以向妳保證,當妳發現老師上課的內容竟然與妳預習的不一樣時,妳一定會嚇一跳,並且更加用心的聽老師上課,因為妳會想要知道究竟是老師說錯或是妳讀錯。因此,預習時讀錯反而讓妳在上課時更專心。

這麼說來,妳覺得應不應該預習呢?期待妳的回答喔。

Technorati : , , , ,

2 則留言:

  1. 哈哈

    這個解釋

    比我在課本上讀得 還好懂0.0

    回覆刪除
  2. 課本的內容比較硬,都要自己稍微轉化一下才好理解。

    那要給學生看當然就要更簡單了啊!所以都要努力想生活化的例子促進學生的理解。:P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