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5

快樂學習?能夠快樂多久?

前幾天回台南的家,恰巧我妹也帶著她新買的一些 DVD 片子回家。趁著假日,我看了其中一片:『天の鼓』。

不像之前介紹的 Elisabeth 是音樂劇,看不懂聽音樂也行;天の鼓是是寶塚的舞台劇,春野壽美禮主演,一切日文對話,又無字幕,鴨子聽雷的我就祇能跳、跳、跳著看有音樂的片段,喪失了許多楽趣。

但其中有一段,給我很深的印象。

主角從小被父母遺棄,井頭氏在草叢邊發現他,並將他帶回收養,取名為井頭虹人。發現虹人時,其身邊有一小鼓,井頭氏以為那鼓是上天賜與虹人的,因此從小就讓虹人接受打鼓的訓練。

無奈虹人鼓藝不佳。井頭氏大嘆:『原以為他是上天的孩子應該特別會打鼓,原來鼓藝也是普通而已。』受此刺激,虹人開始發奮練習。

但鼓聲極大,影響了他人作息。為了不造成他人困擾,虹人想到一個方法:他並不真正擊鼓,而是對著想像的鼓辛勤練習。這樣的用心感動上天,女神『弁財天』賜福於他,使虹人真正成為鼓藝專家。

虹人習鼓 (from 天之鼓)

這樣的劇情,讓我想起描寫大提琴家賈琪‧杜普蕾 (Jackie Du Pre) 的電影:『Hilary and Jackie (中譯:無情荒地有琴天)』。

賈琪小時候與姐姐希拉莉一同參加演奏,小小年紀的她不事生產,專搞破壞。她們的媽媽生氣極了,告訴賈琪,除非她也能演奏的與姐姐一樣好,否則以後再也不讓她與姐姐同台演出。

回家之後賈琪開始努力練習大提琴,吃飯、上課,都看得到小小年紀的她就著想像中的大提琴練習指法。她的努力讓她參加各式比賽時無往不利,家中獎杯累積的越來越多。

Du Pre 學琴 (from 無情荒地有琴天)

這兩段影片傳達了相同的意念:即使是公認的天才,也要歷經辛勤學習(練習)才能有所成就。而這個過程常常是孤單而個人化的,沒有人能代勞。

前一陣子的教育氛圍倡議學生需有『快樂學習』,於是許多教師不得不想出許許多多的點子達到此一要求,如闖關遊戲就是之前很流行的一種學習方法。祇是,快樂學習,之後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快樂學習有其必要性。學生的學習如果不快樂,他們怎麼會有動機繼續進行學習?但是,『快樂學習』是否就表示整個學習歷程都要以各式活動進行?我認為頗有可議之處。

私自認為,許多因應『快樂學習』所開發出來的活動應該祇在學習的前端扮演『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角色,而不應該是學習的主題。教育的主體應該設定於『如何讓學生學習後快樂』。

這兩者看起來很像,但是『快樂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學習時是否感到快樂,而學生獲得了什麼樣的學習成果就不是那麼關心;但『學習後快樂』在乎的則是學生是否能從學習之中獲得成就感。這個成就感可能來自於一連串失敗後所獲致的成功,可能來自潛心學習後的豁然開朗等,不論是何者,都需要長時間投入才可獲致,不是立即可見的快樂型式,但是這種成就感應是教師更予以關心的部份。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像虹人、Jackie Du Pre 一樣,決定做一件事之後就能持續不輟;多數人都是有惰性的,遇到挫折會想放棄、在無聊的學習過程想中斷,這都是可以想像的。然而,教師如何安排自己的教學,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學生獎賞、回饋,讓學生獲得成就感而願意繼續進行學習,這恐怕是每個老師需要努力的部份。

這也是我相當需要努力的部份!!

Technorati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