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5

多多用 Google,讓你大腦不秀逗

剛剛在 Mr. 6 的站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UCLA 的科學家請來 24 位老人家,請他們讀書及上網搜尋資料,然後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狀態。

結果發現輕度使用者在做兩件事時,大腦活動程度差不多,然而重度網路使用者 (常常上網的人) 上網搜尋資料的時候,他們的大腦負責下決策及複雜推理的區域活躍程度遠比閱讀時來得高 (CNN 報導原文)。

負責的兩位科學家假設,這可能是因為輕度使用者面對搜尋引擎給予的龐大資料不知如何應付,大腦中的神經迴路無法開啟使用;而重度使用者面對相同的問題時,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所以神經迴路大量運轉。

以我自己使用搜尋引擎的經驗,我覺得用搜尋引擎與唸研究所時做學問的方式有些類似的地方。

在小學到大學的這段期間,我們習慣就是拿著一本書,從頭到尾看過下,大腦很被動的接受了一些訊息。雖然有些部份很難,要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去理解,但多數時間我們祇是看過去,不斷地順從作者的思想,偶爾反抗一下而已。

到了研究所,寫到書中的資訊都已經嫌舊了,要新的資訊就必須看論文,然後從每一篇論文之中抽取某些元素,自己再重組、建構成為自身的新知識。看的論文也許論調完全相反,因此就必須做一些選擇、調適與內化。所以到了研究所階段,知識是可以自己再生產的,經過這樣的訓練,能比較快從雜亂無序的文章中理出一個頭緒。

使用搜尋引擎所面臨的也是相同情況。搜尋引擎找出來的資料,不是一個有邏輯順序的文章,你沒辦法從第一頁依序讀到最後一頁,相反地,使用者必須在茫茫網海中撈一些訊息出來,然後看過、消化、重組,成為他個人的新資訊。這個過程需要邏輯思考,以及下決策的能力以判斷訊息的對錯。

當然,『到知識+ copy 一段文字,貼到作業中交給老師』這樣的搜尋是不太需要用到大腦啦!!所以我說的是藉由搜尋引擎來增加自己知識廣度、深度的人會使用邏輯思考能力。而這些會藉由搜尋引擎增加知識廣、深度的人通常就是所謂的『重度使用者』了 ;)

他們每天進行搜尋,從搜尋的結果中又找到新的關鍵字進行搜索,不斷地操練自己腦部負責下決策、邏輯思辨的區域,所以,一旦又進入搜尋的情境中,這些區域馬上被喚醒上工,或許這是科學家測到這兩個區域活躍的原因吧?

不過,專門研究這個的科學家都說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為何了,我的猜測也祇是猜測而已!:p

回到教育的觀點,不論搜尋時誘發腦部大量活動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知道的是,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必須去搜尋、組構出個人化的知識,這個過程讓學生做做頭腦體操,學習推理、做決策,對腦部的發育應該是可以有些好處的啊!:)

祇是嚴格來說,UCLA 科學家是以老年人做研究對象,其結果能不能套用在年輕人身上倒是個疑問……

Technorati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