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看書櫃,忽然看到朱天心的『古都』放在『已讀完』的那一邊,心裡嚇了一跳:『咦?什麼時候看完這本書的?一點印象也無!!』
拿下來再翻一翻,除了篇名還有點印象,『第凡內早餐』那篇還記得起一些之外,其他是忘得一乾二淨了 -- 反倒是王德威寫的序還記得很清楚……
瞄了一下『已讀完』的書櫃中屬於遊記的約莫就兩本,一本是毫無記憶的古都,另一本是『尋找說故事的人』。作者尋/循金銀島作者史蒂芬生當年的路程走了一遍,尋找史蒂芬生當年留下的一些事跡,既是追尋,也是開創。
『尋找說故事的人』那時我是與其他兩本書一起讀的:一本是『雀喙之謎』,另一本是『多多鳥之歌』。三本書有相同的結構:作者在書中建起兩條時而獨立、時而交會的主軸,繞著書中核心爭舞著,貫穿全書。閱讀時不免猜想著在下一章、另一個主軸上,作者做了什麼樣的情節對應。
『尋找說故事的人』主軸之一就是史蒂芬生當年對於各地的記錄;另一主軸則是作者親自來到該地之後自己的感受,並不時遙想史蒂芬生之情況。
『雀喙之謎』主軸之一是達爾文的演化學,另一主軸是生物學家葛蘭特在加拉巴戈群島做的達爾文芬雀實驗,不時從達爾文芬雀的實驗中去驗證演化學的理論是否正確。『多多鳥之歌』的兩個主軸則分別談演化學及島嶼生物學。
很巧,同一時期看的三本書結構相彷!!我當時猜想,我們國內的科普書看起來沒有國外的引人入勝,原因是否就在於此?肝炎聖戰、蛇毒傳奇讀來平鋪直敘,就是少了『多多鳥之歌』等三本書予人的豐富性!!國外作者擅將情節轇輵,讓讀者深陷其中不忍釋手。國內的書就少了這麼點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