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5

學生物有什麼用? Part II ~ 生物趴辣客 (Bio Potluck) 聚會感想

9 月 11 日,我有個機會跟米蘭老師聊聊天。因為常常看到他在網誌上分享一些有趣的教學方法,聊天時就讚佩他總是能想到好多有趣的點子讓學生學習。

米蘭老師卻說:『我目前的功力祇能夠讓學生覺得很有趣,但是還沒辦法讓學生學習到深刻的內涵。』他這句話深得我心,因為我也有相同的困擾,學生雖然喜歡上我的課,但是他們從我這邊學習到什麼?我卻是一點信心也沒有。

以前寫過一篇『學生物有什麼用?』在那一篇文章之中,我說對學生而言生物這一科除了考試之外實在是沒什麼重要性,在這個沒什麼重要性的科目中,如何讓學生願意學習,就必須要讓學生覺得好玩才行。

祇要學生對於生物這一個科目不討厭,在他日後的成長經驗中再度接觸到生物的訊息時,他還會願意接受新的訊息。一年的國中生物教學對比於個人數十年的生命歷程實在不長,我們一年之中能教導學生的知識實在不多。

若讓學生不討厭生物,他日後願意從電視、報章雜誌被動接收相關訊息,甚或願意主動搜尋相關的訊息,他一輩子能蓄積的知識量必遠多於國中一年所學,甚至還可以成為學生業餘興趣之一,我認為這才是重要的。

寫了那篇文章之後,這幾年間不斷有機會想想:『真的是這樣嗎?生物這一科真的沒有什麼重要性嗎?我是不是有弄錯些什麼東西?』祇是一直以來沒有想清楚我是哪裡弄錯了。

因為帶著這樣的疑問,所以米蘭老師說他自己祇能讓學生喜歡生物,卻無法讓學生學習到比較深層的內容時,我不禁也有:『嗯,似乎真的是這樣!』的感嘆。

至於為什麼會有機會與米蘭老師聊天呢?這就要感謝阿簡籌辦生物趴辣客 (Bio Potluck) 的活動了。

瘋狂見網友的一年

話說從 9600 bps modem 至今,我使用網路已經有十幾年歷史,在這十幾年間我與網友們見了五次面,今年就佔了三次。

今年初,丫亮校長號召在 Plurk 這個社群網站上出沒的教師們 (教育噗浪客) 出來見面交流一下,在丫亮校長明勳的努力下,一堆平常祇聞其名不見其人的網路神人們現身在南投。

平常我對於網聚、見網友實在沒什麼興趣,但這次實在太特別了,是一群教師為了增益教學知能而自發性發起教學研討會,為了見見這一群致力於教學上的神人前輩教師們,我也出席了。

七月丫亮校長明勳又辦了一次教育噗浪客的聚會,當然還是參加嘍!:)

不過教育噗浪客的兩次聚會主題比較偏向資訊教育,所以阿簡在 9 月 11 日辦生物趴辣客 (Bio Potluck) 活動,要求參與的生物教師們都要帶著自己的一份生物教材或教法來分享時,自然是十分欣喜的參與了。

因為參與了生物趴辣客活動,我才有機會與米蘭老師聊到天。不過當天的活動行程很趕,中場休息時間很短,無法與米蘭老師聊的比較深入,就又開始進行下一場活動,所以我祇能帶著米蘭老師的感嘆回到台中繼續咀嚼。

教育有什麼重要性?

回來後我忽然想起,暫且放下『學生物有什麼用?』的問題,我們不要看單一科目有什麼用,而問:『教育有什麼用?』

哇,這問題就很大了,常見的答案有:教育是向上流動的動力、讓學生未來擁有更多選擇權,也有人說教育是賦能的過程,讓學生有能力處理未來將面對的問題。所以教育當然很重要。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教育很重要,學生在整個教育歷程中會學習到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生物、理化)、社會、藝文、綜合等不同科目,或者反過來說,是由這些科目支撐起教育的歷程,那麼,身為教育歷程支柱之一的生物課又怎麼會不重要呢?

顯然我以前說『不學生物也沒什麼關係』的話語是非常有問題的。

當然,青蛙是真交配還是假交配除了考試外確實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在生物課程中的並不僅有科學知識一項,更重要的是隱而未顯的科學方法。

我們在課本中所學習到的『知識』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都是前人利用各種方法探究、收集資料、不斷地比較濃縮而成的精華。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所以我們都祇學習了『最新(並且在現在被接受為真)』的知識,過往的嘗試、被推翻的錯誤理論都略過不提了。

然而跳過這些嘗試不提,對於學生而言,課本內的知識就是不知從何而來的東西,祇是因為考試要考,所以祇能靠著死背把它記下來。問題在於死背的知識常與生活非常疏離,許多人背了一堆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運用於生活中。

我自己做過一件挺蠢的事。

大學時租的房子門有點卡住了,要關門時都要很大力的拉門才能關上,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很困擾。反映給房東後他很快就來了,帶著一小罐油,在門上抹一下,關門時立刻順暢無比。當下祇覺得自己真是蠢斃了,這麼簡單的事情我竟然不會解決。

對,我知道油有潤滑作用,但是轉換到實際情境時,我竟然無法把這兩件事連結在一起,完全就是個蠢蛋。腦中擁有相關的資訊卻不懂得運用,這就是死記的缺點。

雖然課本中直接傳遞知識的方式有缺點,不過實際上我們也很難再回到什麼都自己動手實驗的日子,畢竟那太耗費時間了。而且沒有足夠背景知識時就胡亂操作一通,即便是誤打誤撞的做出了什麼真正的發現,也可能囿於智識的不足而無法辨認出來。

利用科學探究課程教導科學方法

對於知識有效率的傳遞 v.s. 不死背知識的選擇間,月鈴老師提供了一個折衷的教學方法。她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課本中的知識。

目前國中生物課本中食譜式的實驗操作其實很少科學探究的成份,學生祇是依著食譜操作,第一步驟、第二步驟一路操作下來,每張實驗桌上出現了熱騰騰的結果,但是實驗的假說是什麼?實驗結果驗證或棄卻假說?這些科學方法的重要步驟在課本食譜式實驗操作中是完全缺乏的。

所以月鈴老師重新設計實驗,讓學生能真正練習科學探究方法。當然一開始必須由老師給予較多的指導,但藉由一次次的探究,學生越來越能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這套科學方法的訓練正是整個自然科學能夠給予學生最大的禮物。

一套完整的科學方法包含了觀察、提出假說、設計並進行實驗、結果統計分析、提出結論等步驟,經過適當訓練,讓這套方法深植心中,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徵結點,這都是自然課應當教給學生的內容。

這次的生物趴辣客聚會中,月鈴老師分享她學生提出的一個問題 & 實驗驗證的結果。

她的學生問:『植物既然有維管束可以把葉片產生的養份運輸至根部,那麼我們光合作用的實驗,在葉片上貼一張深色貼紙阻止光合作用,這個區域雖然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了,但是難道不能從其他可進行光合作用的地方把養份運過來嗎?』

這學生設計了幾個組別,把深色貼紙貼在葉片的不同部位,結果發現深色部份都沒有澱粉產生 (參考月鈴老師的第 16 張投影片)。

這個結果還可以繼續探究下去,探討為什麼養份沒有從別的地方運送至貼著深色貼紙的部份去;或是有運送過去,但其實量不足以形成澱粉?在持續探討的過程,學生可以不斷練習科學方法,逐漸磨亮解決日後生活上難題的武器。

藉由這樣的課程進行方式,我想就能理直氣壯的回答米蘭老師的反省:『我可以讓學生學的很有興趣,而且我也確定學生能學習到深刻的內涵。因為學生學習的不是一套死的知識,而是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想不到在同一場生物老師的聚會中,米蘭老師幫我澄清了問題,月鈴老師則提供了解答,這次的生物趴辣客 (Bio Potluck) 聚會對我而言真是一場奇遇啊!

撿拾讓學生更愛生物課的密笈

除了米蘭老師 & 月鈴老師外,這次的與會老師們分享的教學方法、教材都是有趣、能立即運用在教學中,讓學生更喜愛生物的密訣,非常感謝這些老師們的熱情分享。

江美慧老師分享她孩子成長軌跡讓人很感動,上到生殖這一部份時,江美慧老師的分享一定能讓學生感動不已。

最後,一定要跟 kitty 講一下,我們以前也有讓學生去當解說員喔!:) 我們讓國中一年級的小朋友去科博館做解說,一樣也是旁邊圍了一堆遊客聽這些小朋友的解說。

當然沒辦法像 kitty 帶的台大學生做的那麼好,但是這些國中一年級小朋友也是很努力的,讓我那天聽講時一直有股衝動要說:『這個我們也有做過喔!!』:P

來看看國中一年級小朋友的解說吧!:)

延伸閱讀:

Technorati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