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希望文章變得太長,所以把這次的沙丘魔堡的自然考題砍成兩部份來發表。
這次的考題花了不少時間在編故事上,我想大概已經是極限了,我以後大概再也編不出這樣的考題了。不過,話是這麼說,心裡卻在盤算著:『嗯,《基地》系列有沒有可能拿來出題?《銀河英雄傳說》有沒有可能拿來出題(應該是沒有,因為很少提到自然的部份)?……』:P
再來想想看好了。
向上國中一年級自然期末考題第二部份
部落長老說:『賣果實給地球會影響沙丘星的物質循環;可是賣給地球可以賺不少錢,進而改善我們的生活。這真是兩難的問題啊……』
保羅:『長老,我想或許有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賣果實給地球又不會影響我們沙丘星的物質循環。(本題取材自《怒月》)
- 保羅的哪種想法可能可解決問題? (A)告訴地球人果實祇能聞,不能吃 (B)向地球大量購買殺菌後的動物排泄物運回沙丘星 (C)把果實的價格提高一倍 (D)將依賴香料樹的甲、乙生物一起販賣
保羅的建議發揮作用,部落開始信任他。有位植物學家告訴保羅部落現在正嘗試改變環境,希望在沙漠中製造出足以讓人們生活的新綠洲。『我們在沙漠中挖坑種下香料樹,族人每天都還沒天亮就起床收集露水來灌溉我們自己種的香料樹,但是一直無法成功,小香料樹都枯死了。』
保羅說:『地球有地區發生森林大火後,不會一開始就長出新樹林來,而是逐漸改變植物種類,我們要不要也試著遵循這樣的過程?』
- 保羅說的過程有 甲、大型喬木出現 乙、草本植物出現固定土壤 丙、小型灌木出現 ,等三步驟,其先後順序為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乙甲丙
- 生物種類隨時間而改變稱為 (A)消滅 (B)消化 (C)消失 (D)消長
- 在沙漠小面積試種三年,種植區有七種草本植物跟三棵不同種的小灌木存活,在這個樣區中共有 (A)10 個群集 (B)草本植物與小灌木共 2 個族群 (C)11 棵植物 (D)10 個生物族群(我後來想到改成:『10 種生物學名』 或許會比較好一點)
- 保羅他們開始在 100 個大小相同的地區種植物。三年後保羅抽查 5 個地區,灌木存活量分別為4、3、5、5、3棵,請問這 100 個地區現在共有幾棵灌木?(A)20棵 (B)400棵 (C)80棵 (D)1000棵
- 保羅持續追蹤並記錄其中一種灌木的數量如下圖,請問第三年至第九年間植物族群的改變為 (A)發芽+被遷入 < 枯死+被遷出 (B)發芽+枯死 > 被遷入+被遷出 (C)發芽+被遷入 > 枯死+被遷出 (D)發芽+被遷入 = 枯死+被遷出
- 承上,第九至十二年灌木數量變化少,原因不可能是 (A)生長資源充足無虞 (B)達環境負荷量 (C)生長空間不足 (D)水供應不足
- 保羅發現這 100 個植物樣區的年雨量高於沙漠的其他地區,原因不可能為 (A)向地球購買做為肥料的動物排泄物分解增加該區空氣水份 (B)植物具涵養水源功用 (C)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降低環境溫度,讓水蒸汽容易凝結、再降水 (D)其他地區的雲被植物招喚過來
灌木數量穩定、年雨量增加,沙漠居民在保羅的指導下開始種香料樹,這次香料樹成功在實驗區裡存活,部落可用的藍色果實隨之變多。但貴族旗下的士兵 (就是殺死萊托公爵的貴族) 常來偷果實,防不勝防。
- 部落長老在第一次抓到的 147 名士兵身上偷偷用沙蟲血作記號後釋放他們。過了一陣子,又抓到有 242 位士兵來偷果實,從特殊裝備中可以看到有 11 位士兵身上發出沙蟲血的藍光,請問來偷果實的士兵約有幾人? (A)1234 (B)2234 (C)3234 (D)4234
保羅值班時又有 100 多名士兵來偷果實,正巧遇上一群要離開香料樹的沙蟲幼蟲!在一陣驚慌尖叫之中,祇有 3 位士兵逃過被沙蟲吞噬的命運。經歷過這種可怕的景象後,以後應不會有人來偷果實了。最讓保羅訝異的是,事後沙漠居民們竟然騎上沙蟲:『沒什麼啊,我們在此生活久了,自然就找出與沙蟲共存的方法,一公里長的沙蟲我也騎過呢。』
沙漠居民對保羅說:「你很瞭解我們的生活了,不過我們不瞭解你以前的生活,可以請多多介紹一下你以前居住的地球嗎?」
『地球有很多水,常下雨。植物欣欣向榮,我們常在樹下乘涼……』
- 地球陸地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是 (A)聖母峰頂 (B)森林生態系 (C)草原生態系 (D)沙漠生態系
- 承上,原因不可能是? (A)生產者多 (B)氣候變化劇烈 (C)水份充足 (D)食物網複雜多樣
- 草原有許多大型生物原因是? (A)草很豐盛,動物都吃的很肥壯 (B)缺乏躲藏處因而大型化以保護自己 (C)這樣才能吃到樹頂的葉子 (D)氣候太乾燥,毛都因為靜電而豎起來,看起來就大了許多
- 關於河口生態系,何者錯誤? (A)上游廢水會造成在此生長的珊瑚白化 (B)冬天可以發現許多侯鳥在此棲息 (C)紅樹林是代表生物之一 (D)水分、鹽分變化大
「哇,森林、河流、海洋這些都是我們沙漠居民無法想像的啊。」
「是啊,地球真是得天獨厚,有這麼多樣的生態系與豐富的生物種類。不過地球也面臨到很多麻煩,比方說環境污染、森林破壞等問題。」
- 人口增長產生環境問題,何者不是人口增長的原因? (A)科學的進步 (B)醫藥發達 (C)農業進步 (D)糧食飢荒
- 下列何者不是人類造成的環境破壞?(A)臭氧層破洞 (B)水源污染 (C)環境荷爾蒙造成魚類性別錯亂 (D)冰島火山爆發
- 何者不是砍除原始林,人工種植紅檜林可能造成的影響? (A)生產者單一,樹林物種多樣性減少 (B)增加生態系多樣性 (C)某種感染紅檜的疾病可能造成紅檜林整座枯死 (D)某種吃紅檜種子維生的鳥類遺傳多樣性增加
- 有條道路預定通過森林,開路者說破壞森林面積很小,不要擔心;但是生物學家說原本可以在森林中自由活動的動物現在被隔開在馬路兩邊。請問這會有什麼影響? (A)動物常祇能在馬路的某一邊移動、擇偶交配,使遺傳多樣性變低 (B)植物多一片空地可以生長 (C)開車常可撞到過馬路的動物,晚餐可以加菜真好 (D)不會有影響
- 某工廠為了減少土地費用,且為了取水方便,而把某條河的河口區至淺海區都填平造地蓋廠房,請問何者不是可能的影響? (A)減少該地區的生態系多樣性 (B)造成海水污染 (C)可能造成魚類無法迴游至河川中 (D)污染造成魚類突變,使所有魚類都變得更健康
保羅說:「地球阿拉伯地區盛產石油,表示以前生物資源很豐盛,才會有那麼多生物油脂累積成為石油。可是上古時期人們不懂愛惜,大量砍伐樹木,那邊現在整片都祇有沙漠了。」
沙漠居民聽到後很訝異:「那跟我們沙丘星一樣。我們以前也有很多生物,但是祖先們不知道愛惜,所以整個沙丘星祇剩下完全的沙漠。」
保羅回答:「嗯,所以地球人開始注意要保護環境了,國際間也簽署了一些公約彼此約束,希望讓環境保護的成效更好。」
- 環境保護的方式何者適當? (A)將濕地填平,改種森林 (B)設立保護區,減少人類影響 (C)砍除原始森林,改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 (D)將珍稀生物都關到動物園中好好保護
- 何者不是台灣國家公園的成立目的? (A)保護生態環境 (B)提供民眾休憩、旅遊的場所 (C)藉由解說,讓民眾更瞭解環境、愛護環境 (D)政府可以賣山產賺大錢
- 《華盛頓公約》規定:『如果有某項動植物的貿易會使該生物面臨滅絕的危機,則不得在簽約國中進行該種生物的買賣交易。』請問下列何者不受到《華盛頓公約》的買賣限制? (A)校園榕樹 (B)非洲獵豹 (C)美麗的石珊瑚 (D)貓熊
沙漠居民:「看起來為了保護地球上的環境,你們做了不少努力嘛?!」
保羅:「是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以前有個叫愛德華的鍊金術師說世間的一切都遵循等價交換原則,要得到某樣東西,就必須要付出同等的代價。地球人以前過的奢侈浪費,因而付出了環境破壞的代價。現在想要改變環境、改善生活當然也要付出相對的努力。我們不也是在沙丘上努力種香料樹以改變環境與生活嗎?」
沙漠居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說的真好。是啊,沒錯,我們加油吧。ㄟ,保羅,你要不要學著騎沙蟲?我可以教你。來吧!!」
後記:
本次考題參考小說《沙丘魔堡》&《怒月》,這兩套都是非常好看的科幻小說,你一定會喜歡,暑假時可以到圖書館借來閱讀。~暑假愉快~
我設計考題的時候有幾個想法,第一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考試的時候順便閱讀點東西,能夠讓他們有興趣去翻書的話就更好了,所以故事我儘量編的完整一點。
第二個是希望學生有成就感。我們要難倒學生太容易了,隨便出手一下就能夠讓學生哀鴻遍野,可是這樣子學生沒有成就感又怎麼會對自然有興趣呢?所以我考題設計的比較容易。像考兩生類、開花植物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問題。
不過為了與一些考試有點差別,所以即便是兩生類、開花植物這種基本問題,學生還是得先閱讀完故事才能夠回答,沒辦法跳過文字的部份直接選答,這樣也可以達到第一個目的。
第三個目的是希望學生能藉由考題進行學習。有些題目學生如果不會的話,在後面的文章會有一些提示,如果學生是有耐心的,那麼讀到後面的部份,他可以回到前面修正錯誤。如此一來,學生一方面可以藉由考題學習,一方面成績變好會有成就感 (當然,拿到考卷就 ABCDDCBA 一直猜的學生是救不到的。)
有些比較難的題目會搭配幾個有明顯錯誤的答案,讓學生可以利用刪去法得到答案。祇要學生有試著去瞭解每個答案的對、錯,刪去有明顯錯誤的部份,就一定能找出最後的答案來。因為搭配的錯誤比較明顯,不會造成學生的混淆。
有時候我看到一些考題,每個答案都很類似,看久了還真的會在無意識中被這些類似的答案給弄迷糊了。老師們要把學生教懂已經很不容易,實在不需要再把學生弄成一團漿糊,因此我不設計那些看起來似是而非的答案,以免讓老師們的努力回歸原點。
這些不會造成學生混淆的題目,學生讀過之後就能再次加深學習的印象,就算他對這部份本來不是很清楚,但讀過考題後可以得到正確的概念,澄清原先不懂的部份,達到從考題學習的目的。
以上是我設計這份考題的思考點,是否有哪些思慮不周的部份就請大家給予指正了。:)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