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7

個人心得資料庫 -- Google Sidewiki

前幾天 Google 推出了一個 Sidewiki 功能 (介紹一介紹二介紹三),網友們盛讚這個功能可以讓網友一起為網頁寫眉批,但與網友們一起寫註解並不能吸引我,真正讓我眼睛一亮的是,我想到 Sidewiki 可以做為網頁心得資料庫

我們逛網頁時常會看到一些不錯的網頁,我們想為這些網頁寫些註解、眉批並保留下來,Sidewiki 就可以完成這樣的需求。

利用 Google Sidewiki 建立心得資料庫

比方說,我在閱讀彭欽清教授那一篇『如何練習聽懂 ICRT 新聞』時,對於其中一段有點感想,所以我將該段文字反白,網頁最左邊就出現了一個小按鈕,按一下開啟一個撰寫感想 (眉批、註解都行) 的畫面。

將文字反白,就出現註解按鈕

按下按鈕後,開啟註解畫面,可以開始撰寫個人感想

寫完心得感想後,就可以按下『發佈』,將心得發佈至網路上。

但光是這麼做,對我們自己沒有很大的用處,因為心得發佈至網路上後,我們能應用的方式不多。即使 Google 說這些心得都可以在你的個人頁面找到,別人也都可以訂閱,但這樣還是不夠的,要『我自己』能對這些心得再應用才是重點啊

還好,Google 還提供了其他的功能,有注意到上圖有個『我的 Blogger 網誌』嗎?按一下那個連結吧!按下去之後,會列出你目前擁有的 Blogger 網誌。勾選其中一個網誌,要求 Google 在發佈心得時,順便將心得發佈一份至網誌中。

勾選一個 Blogger 網誌,將心得發佈其中

設定好後,按下發佈,對於該段文字的心得就公布至網路上了,任何一個有安裝 Google Sidewiki 功能的網友都可以參考你的心得。

我們撰寫的心得在網路上公佈了

這個功能比留言板,或是迴響來的方便,因為可以針對個別的段落來寫感想,而且網友點選你的感想時,相應的段落就會亮起來,讓大家知道你是針對哪一個段落發表心得。

除了在網路上發佈的心得,讓我們回到自己的 Blogger 部落格看看發生了什麼事。ㄟ,剛剛的心得以一篇新文章的方式張貼出來了。

心得成為一篇新文章

這還沒什麼,將文章繼續往下拉,會出現讓人訝異的畫面喔!是的,我們剛剛標記的段落也一併匯入我們的文章中了!!

標記的文字也出現在文章中

如果你以前寫過報告就知道,常常為了找出一段文字的原文,將論文、書籍擺了一滿地,瘋狂的翻找,卻常常找不到。現在 Google Sidewiki 將原文都引入我們的文章中,日後就算原始網頁不見了,我們手上還是有資料可以使用

文章在 Blogger 部落格之中,就不用擔心資料會不見,要使用資料時做個簡單的搜尋就可以找到我們想要的資料。當然,更細心一點的使用者還可以進入 Blogger 的控制台修改文章、加入適當的標籤。

為心得加入標籤 (或稱關鍵字)

加入標籤(關鍵字) 後,日後搜尋文章時,可利用關鍵字將所有相關的文章一次翻查出來,方便我們比較、對照,有興趣做網頁行為質性研究的人一定會很愛這個功能。即便不做質性研究,做為個人心得資料庫使用也很方便!

使用 Google Sidewiki 的事前準備

好,那要如何使用 Google Sidewiki 呢?要使用 Google Sidewiki 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但是為了要將我們的心得放到 Blogger 部落格中,方便日後檢索使用,所以我們還要申請一個 Blogger 部落格帳號:

前三個步驟都完成的話,你現在已經可以使用 Google Sidewiki。在瀏覽器上方 Google 工具列上有『網頁註解』功能,這就是 Sidewiki。

Google 工具列

如果這個網頁已經有其他人寫過註解,那麼在畫面最左邊就可以看到一個註解圖示,按一下,就會出現其他人的註解。目前預設是祇會出現中文的註解,如果你想要看其他語言,如英文、日文註解,點選工具列上方的板手,進入工具列設定畫面就可以設定讓其他語言的註解都出現。

設定讓所有語言的註解都出現

設定好工具列後,就可以開啟個人的心得資料庫了。你可以像第一張圖所展示的,先標記一段文字後,針對該段文字撰寫心得;也可以按工具列的『網頁註解』鈕,針對整篇文章寫心得,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寫完後,要同步發佈到 Blogger 之上,或是要用 Email、Twitter、Facebook 分享給朋友,完全操之在你!

備份心得資料庫

你可能會很擔心,將這些重要資料都放在網路上實在讓你沒辦法放心,總是會害怕:『如果哪一天 Blogger 倒了怎麼辦?』

沒錯,雖然 Blogger 也是 Google 的服務,但曾經紅極一時的通用汽車破產了、藍色巨人 IBM 也從龍頭老大的位置上退下來了、昇陽 (Sun) 賣給別人了,也許今日的龍頭老大 Google 哪一天倒了也說不定,所以將資料備份是很重要的。

不過不用緊張,Blogger 是非常自由的部落格系統,用以前介紹過的 Zoundery 就可以將 Blogger 上的所有文章都備份到自己的硬碟上來,就算 Blogger 不見了資料也都還在我們手上,很棒吧?:) 既然資料不見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剩下的就是好好應用 Google Sidewiki 這個服務了!!:)

Technorati : , , , ,

逆向英語學習法也是這麼說

幾年前在大陸紅過一陣子的『逆向英語學習法』提倡者鍾道隆也是建議將新聞錄下來,逐字聽寫出來,以加強聽力。

但是鍾道隆建議從 VOA 的慢速英語開始練習。畢竟剛開始要練習聽寫的人,很難一下子就追上英美人士的發音,中間那麼多虛字,真的一時很難適應。

所以從 VOA 的慢速英語開始比較適合初學者。聽寫幾個月的 VOA 慢速英語再來聽寫 ICRT 比較不會有那麼大的障礙。

參考來源:

"1.由簡入繁:ICRT新聞大致可分國際新聞、國內新聞、經濟新聞、體育新聞,及氣象。對初學者來說,我建議從國內新聞聽起,因為一般說來,聽者對國內新聞的背景比較瞭解,聽起來比較『順』,同時學到的單字也比較實用,可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首先將長約十分鐘的國內新聞錄下來,先聽一遍,看看那一則新聞比較熟悉,簡短,然後逐句邊聽邊寫,照前面所介紹的口說英語特性的原則,大概可將實字寫出十之八九,最後再把虛字按聽到的加上句意逐字補上。"
- [轉載] 如何練習聽懂 ICRT 新聞 by 《Meme -- 教學與反省》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09/09/26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前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聽著介紹各地美食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問老闆娘:『妳為什麼要挑這個部位的肉來做菜呢?』

老闆娘:『喔,一直以來大家煮這道菜時都是這麼做的啊!』

主持人又問:『那妳為什麼要將肉做這樣的處理呢?』

老闆娘:『嗯……(講不出來,停了好幾秒),哎啊,反正這樣比較好吃啦,你吃就知道了。』

雖然老闆娘的回應是在意料之中,許多在餐飲業服務的人並不懂食品科學,所以對於『為什麼?』的問題並沒有辦法回答,但我對於這樣的現象總是不滿意,甚至還有點怕怕的。

比方說吧,烤肉時 (中秋節快到了) 將肉烤得稍微有點焦,會讓肉變的很香、很好吃。但是,我們現在知道烤焦的部份是‧會‧致‧癌‧的

所以,如果祇是『哎啊,反正這樣比較好吃啦』,會讓我覺得有點可怕,我不祇希望『知其然』,也希望能『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還滿喜歡看阿基師做菜。他除了介紹如何做菜之外,他還常常會講其原理:『做瓜仔肉的時候可以放一點蘋果泥,因為蘋果中含有蛋白酵素,可以分解肉的蛋白質,讓肉變得更嫩。』

知道了原理,日後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中應用這個原理,所以知其所以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當然,這並不容易,畢竟不是每個餐飲業的從業人員都懂食品化學。

而且科技與科學常常並不同步,科技是人類為了解決某些事所做的努力,所以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為了解決某些困難而自己土法煉鋼的嘗試著創新科技。

科學則常常是某個科技出現後,再來解釋其中的緣由。

比方說剛剛提到的阿基師煮瓜仔肉放蘋果泥一事,很有可能是某個人發現這樣做可以讓肉變的軟嫩,然後食品科學家再來研究『為什麼這樣可以變軟嫩?』

所以,要『知其所以然』是不太容易的。

正因為不容易,所以我才喜歡阿基師的節目,以及,祖宜的文章。

在『艾維提斯的完美雞蛋』這篇文章中講到要煮雞蛋最好是在 65℃。

為什麼?

因為蛋白 62℃ 開始凝結,而蛋黃在 68℃ 開始凝結,所以將溫度控制在 65℃ 時可以煮出軟嫩的蛋白與蛋黃半熟的糖心蛋。

好,知道了這個原理,那麼要煮蛋就不一定要用鍋子了,祇要能將溫度控制在 65℃ 左右的任何器具都能拿來煮雞蛋。

祖宜就提到艾維提斯煮雞蛋是用洗碗機煮的:『把雞蛋放在塑膠袋中,洗碗時一起放進去,碗洗好蛋就煮好了。』

呣,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啊!『知其所以然』後,更可以自由的揮灑,不再受限於一時一地。這就是阿基師之類的大師,與一般小吃店廚師的最大不同啊!

Technorati : , , ,

[轉載] 如何練習聽懂 ICRT 新聞

剛剛讀到彭欽清教授寫的一篇英語聽力學習文章,文章內容很不錯,但是對我而言不太容易閱讀,因為段落太長,中英文之間沒有空格,不符合我的閱讀習慣。

出版人老貓建議,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不同於紙本文章,考慮到螢幕上閱讀的不便,每段最好不要超過 100 個字,以免跟讀者的眼睛過不去。

所以我將彭教授的文章轉載到自己的部落格,儘量依照我的閱讀習慣將文章段落分段,讓每個段落短一些,順便將彭教授文章中的 MS Office 標籤清乾淨,這樣修整過後好讀多了。不信?可以與原始文章對照一下,看看哪個版本好讀!:)

如何練習聽懂 ICRT 新聞 by 彭欽清教授

一、前言

一位英語教學學者曾經作過一項實驗,將同程度的學生分成兩組,控制組一開始便按一般教學法教以聽、說、讀、寫;「實驗組則在開始只施以聽力訓練,一段時間後再和控制組以同樣方式教學之後,兩組加以評量,在聽、說、讀、寫實驗組都優於控制組。

由此看來,對學英語的人來說,如何加強自己在聽力方面的訓練是很重要的。以台灣來說,加強自己在聽力能力的方法很多,可以聽英語廣播教學節目,可以聽錄音帶教材,而最省錢又便捷有效的方法是ICRT的新聞播報。

ICRT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adio, Taipei) 是為在台的外僑 -- 尤其是美籍人士 -- 而設。全天廿四小時分 FM 和 AM 以英語播音,每小時有整點新聞,每半小時有新聞提要,其中整點新聞又以早上七點到八點最詳盡,中午十二點到十二點半,下午六點到八點半的新聞也相當豐富,重要的新聞會一再重播。

只要買台收音機,在家裡,路上,車上隨時隨地都可以收聽,可謂方便至極。另外,播出的新聞都是國內外大事,聽起來較錄音帶教材或廣播教教學教材要來得有真實感,學得的單字也較實用,不容易忘記。

問題是,許多人初聽 ICRT 新聞,就被播報員的播報速度給嚇壞了,認為要聽懂它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於是聽了幾次後便放棄了。也有人認為只要每天把收音機固定在 ICRT 頻道上,整天『浸泡』在 ICRT 節目中,經過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就會聽懂。許多人聽了多年,音樂聽了不少,但對播報的新聞內容仍然是「有聽沒有懂」。原因到底何在?

一言以蔽之,「不用心」而已。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語言的學習也沒有捷徑,或許有些人比較有語言天賦,學起來比較快,可是,如果光有天賦而不積極學習的話,最後只會浪費天賦。

聽力能力的訓練也是一樣,必須「用心」去聽.主動積極參與.才會有明顯進步。如何「用心」主動積極利用 ICRT 新聞增進聽力呢?以下筆者就幾年來收聽 ICRT 新聞的一些經驗提供出來,供有志加強自己英語聽力的人的參考。

二、認識口說英語的特性

(一)重實輕虛:英語是節奏性很高的語言,據學者統計,口說英語中,約每 0.6 秒出現一強音。一般說來 ,英語的實字 (content words) 要唸強,實字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虛字 (function words) 唸弱,虛字包括冠詞,介詞,助動詞,連接詞,代名詞。所以下列兩個句子,儘管字數相差將近一倍,但是唸起來花的時間卻一樣多。

  • The cat is interested in protecting its kittens.
  • Large cars waste gas.

第一句的強者落在 cat, interested 中的 in, protecting 中的 pro 及 kitten 中的 kit 上;第二句則全部強者。

這個原則也出現在 ICRT 的新聞,我們用下列這句有關女作家三毛自殺的新聞為例:

San Mao won great fame through her essays and novels on love and her travel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world.

劃底線部分均屬虛字,都拿被極快速度模糊帶過,如her的[h]和and的[d]音幾乎都不發出。

有人主張,聽的時候只要抓住實字,不必管虛字,便可把內容猜出大半。殊不知這種說法只適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光抓住關鍵字只能算瞭解一半,無法瞭解全部,如果想要在聽力上有所突破必須在虛字上多下功夫。

(二)一口氣一意群:意群 (thought group) 又叫做詞塊 (chunk) 是 "basic unit of understanding"。通常一個句子由若干意群組成,每個意群自成一個單元。英美人士會一口氣唸完,而非逐字唸出,以上面這個句子為例,播音員會很自然的分成三大意群:

San Mao won great fame/through her essays and novels on love/and her travel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world./

國人學英語習慣逐字聽,因此遇到一口氣吐出成堆的字便無法適應。

有學者認為聽者是否能把聽到的訊息分出正確的意群和聽者的文法程度有密切關係。因此,如果能把句型結構掌握很好的話,對聽力有很大幫助,否則碰到像下列又長又複雜的句子便會不知所措了。

When the President was asked / that Hans lack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will be a problem for the new premier. / Lee responded by saying / the general is much rore intelligent /than everyone thinks./

(三)語調頓挫藏玄機:書寫的英文,讀者可藉標點符號清楚瞭解訊息的意思。可說口語英語只能靠說話者的語調 (intonation) 及頓挫 (juncture) 來替代標點符號。因此聽者必須知道敘述句,問句和驚嘆句的語調,也要知道多長的頓挫代表無標點,逗點,或句點。國人對 231↓ 及 231↑ 兩種語調很熟悉,但對 22→non→final 的語調較生疏,而 non→final 在口語英語中用的機會很多,宜多利用機會訓練。請看下列句子:

Other than the romance novelist Tsung Yao, San Mao is probably the only writer that has successfully penetrated the hearts of youngsters in mainland China.

說者在 Tsung Yao 後一定會稍停頓並以 non→final→22 的語調說出:而 that 子句在本句子係限制子句,所以在 writer 與 that 之間也是 non→final 的語調,且中間頓挫極短促的。

Taro Ishibahi, who is the director of loan aid at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aid in an interview that Pakistan could default on its debt became of the impact of the Gulf crisis.

Who 子句是非限制子句,因此在 Who 與其先行詞之間的頓挫就要比上句中的 writer 與 that 之間的頓挫稍長,雖然仍然用 non-final 語調。

和意群一樣,聽者如何判斷頓挫長短而邊聽邊在腦海中加標點,必須有良好的文法底子像在下列這個例子:

The man was told he would have to take his daughter away. He complained. However. The KTVs have become venues for family amusement in Taipei.

三個簡單的句子,聽起來不會太難,但是,第二句的 however 不注意的話,很容易聽成引起第三句的連接副詞,意思就不同了。

(四)連音:連音在口語英語中是極普遍現象。如 tons of, make an announcement tell (h)im, for (h)er 等。

通常在一個意群中子音與母音很自然的便連了起來,如前面舉的一則有關日本外務省官員的例子 said in an interview 幾個字串連在一起,對聽者來說是極大考驗。

有時候播音員撥報速度極快,甚至可把不同意群的部分也可連音,如:

When the scaffolding began to shake, he unfastened his safety belt to try to escape.

在 shake 後,理當稍頓,但若播報速度快很自然便和 he 連,聽起來便像 shaky.

由於新聞播報速度大部分都快,因此連音部分極多,對初學者來說造成許多困擾。

(五)弱化現象:口說美國英語中還有一獨特現象,就是在 e, m, n 前有 [t]、[d] 便成弱化音,如 little, important, mountain, couldn't, didn't, medal, middle, battle 等的 [t]、[d] 音幾乎變成 [r] 音,這類字出現在新聞報導的頻率相當高,也是需要多加練習。

三、認識廣播新聞英語特性

(一)口語化:現代報紙雜誌英文的文章都盡量淺顯,廣播新聞英語更是如此,以下則英文為例,三言兩語把宜蘭市政府和縣政府垃圾之爭交代得很清楚又傳神,enough is enough, overflowing with, fed up with, foot-dragging, packed with, up to 等都是非常口語化的字詞。

The Ilan City Government's said enough is enough in its 13-day garbage war with the Ilan County Government. Overflowing with trash and fed up with the county's foot-dragging on finding a site for a now garbage dump, city garbage men have dumped 11 big trucks packed with wet stinking refuse on the plaza in front of the county office building. City officials say the problem is not their any more. It's up to the county to take out the trash.

試看下面這個句子:

Shevardnadze's warning the dictatorship is coming to the Soviet Union and that if it comes no one can say who would become the dictator.

Shevardnadze's 及 Shevardnadze is 的省略,warning 後有兩個 that 子句當受詞,第一個 that 省掉了。聽者常把省略字誤聽為所有格,或常因省略某些字無法充分掌握句子,也是聽力困擾的原因之一。

(二)無填補詞:一般日常對話,說話者用在支吾的時間可能高達 30% 到 50%,如 uh, oh, hum, ah, well, say 等,甚至默而不語。因此聽者以比較多時間去慢慢了解聽到的訊息。可是播報員播報新聞時亦須在有限時間內播出大量消息,所以頓挫盡量短,無支吾詞,聽者必須即聽即懂才能跟上播報員的速度,對初學者來說,這是難如登天的事,甚至不少英文稍有根基的人也視聽ICRT新聞為畏途。

四、按部就班練習聽ICRT新聞

前面提到過,任何語言的學習都必須經由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才會有所斬獲。聽力的訓練亦不例外,要練習聽懂ICRT新聞,首先要有準備好工具,然後要有方法,玆簡述如下:

(一)工具:

  1. 收錄收音機一臺
  2. 好的英英字典一本
  3. 英文報紙

(二)方法:

1.由簡入繁:ICRT新聞大致可分國際新聞、國內新聞、經濟新聞、體育新聞,及氣象。對初學者來說,我建議從國內新聞聽起,因為一般說來,聽者對國內新聞的背景比較瞭解,聽起來比較『順』,同時學到的單字也比較實用,可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首先將長約十分鐘的國內新聞錄下來,先聽一遍,看看那一則新聞比較熟悉,簡短,然後逐句邊聽邊寫,照前面所介紹的口說英語特性的原則,大概可將實字寫出十之八九,最後再把虛字按聽到的加上句意逐字補上。對初學者來說,一則簡單的新聞,錄音帶來來回回聽,可能要花上三、四十分鐘,以下列這則新聞為例:

A Taichung police officer has been killed in a shootout during an attempt to make an arrest. After receiving a tip on the whereabouts of a known gunman Cheng Chi-ping, the seven-man Taichung Youth Corps Police closed in. After surrounding Cheng's hideout, police identified themselves. Cheng then opened fire. In the shootout that followed, one officer, Chan Chi-sen, was killed and another, Tseng Chiang-ien, was wounded. Gunman Cheng Chi-ping was found dead on the scene by the police.

警匪槍戰的新聞事實上已不算新聞,聽者只要抓住何人、何時、何地、為何、如何的大原則,這則新聞便解決大部份。所有畫底線部份都唸強音,所以理當不難聽出來;句型結構不算複雜,所以虛字的填補也不必太費心力。

假如碰到一聽再聽仍無法聽出來的單字,則可參考當日或隔日國內英文報的相關報導,看看是否有該字,或者以聽到的音為準,在英英字典中找出適合句意的字,如上則新聞中的 shootout,重音在 shoot ,out 幾乎聽不出來。因此,查出 shoot 字後再往下查,便能很容易的找到適合該句的字 shootout。真碰到聽了五、六次仍無法聽出來的單字,只好求助英語聽力好的人或英美人士了。

熟悉了比較簡單的國內新聞後,可以試聽較繁長的國內新聞,此類新聞不只長,且有現場報導,由於雜音的關係,不像從播音室播出來的清晰,聽起來更具挑戰性。過了這關,再聽國際新聞及其它類新聞。或許有人會問,這樣做要花多少時間、精神?

我的回答是:開始時要花許多時間、精神,可是練久後,對整個口說英語及廣播新聞的特性愈加熟悉.,愈能駕輕就熟,花費的時間精神也就相對減少。

2.顧後不瞻前:許多人聽外語常犯的錯誤是只顧揣摩剛剛聽到的是什麼,而忽略了去揣摩說話者將會說什麼。這種現象在一般日常生活的對話中,由於頓挫支吾佔了許多時間,不會產生太大困擾。可是在新聞廣播中,播音員一開口便成串的字流洩而出,聽者如果還是忙著揣摩所聽到的訊息,不去預測未來的訊息,那只有永遠辛苦的跟著播報員後頭追得非常辛苦,甚至為了顧前而丟了後,結果前後都沒有聽懂。

為了避免這種窘像,便要學會如何猜測說話者將要說什麼。新聞體的文章都與何人、何時、何事、何地、為何、如何有關,而前第一句的導言會把重要的訊息傳達出來,之後的報導,朝"六何"的方向猜大致不差。

以上面這則新聞為例,聽了第一句 A Taichung police officer has been killed in a shootout during an attempt to make an arrest 之後,聽者對整則新聞已有大略的印象,後邊的報導只是比較詳盡的敘述,回答何人、何時、何事、何地、為何、如何等問題。這類新聞聽起來輕鬆許多,這也是聽國內新聞比較容易的原因之一。

3.單字的克服:看英文報紙及聽英語廣播一向被認為是提昇英文能力的好方法,可是許多人發現攤開報紙,打開收音機,腦子卻有"寸步難行"的感覺,因為處處是看不懂、聽不懂的字。事實上,不管是聽、說、讀、寫都要有足夠的單字才能勝任。

雖然廣播新聞英語用字淺顯,可是新聞涵蓋面廣,有政治的、經濟的、環保的、災難的、人情味的,不一而足,聽者所需要的單字要很多。報紙英文看不懂,可以一看再看,慢慢查字典,可是廣播新聞英語稍縱即逝,必須要即聽即懂,所以單字對聽者來說尤具重要性。

初學者不妨先把英文報紙相關報導剪下,仔細閱讀後在聽寫錄下的新聞,或先聽寫錄下的新聞再參考報紙的報導,許多聽不出來的字,可在報紙報導中找出。

此外,為了不使報導顯得單調,播音員會在同一則新聞中用不同的字指涉相同的事,前面所舉宜蘭市政府和和縣政府垃圾大戰的新聞,就用了 trash, garbage, refuse 等字指垃圾。在一則有關地震報導中,除了用 earthquake 外,還用了 quake 及 temblor。碰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是查有同義字,反義字的英英字典。

聽力要好,script 一定要多,所謂 script 是指某方面的字彙而言。想增加某類新聞 script 的話,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固定聽某種新聞。重大新聞通常會延續報導好幾天或個把禮拜,每天把這些報導集錄,再配合讀報紙上的報導,可以很快的熟悉這類新聞的 script,以後再碰到這類報導,必可迎刃而解。

4.文法:前面提起聽者對意群及抑揚頓挫的掌握與文法程度的好壞有密切關係,這裡所謂的文法程度主要指的是對英文句子的熟悉度而言。

基本上,廣播新聞英語是以主詞+動詞+受詞的句子多,問題是主詞、動詞、受詞都可能有修飾詞,而修飾詞中常省略許多字,因此,不熟悉英文句子結構的人,聽了一個句子往往不知道主要句何在,如下列兩句:

In an article entitled "On Local Petrochemical Firms' Leaving Roots in Taiwan," Wang said the best bet for Taiwan's up-and-down-stream petrochemical plants is to facilitate closer cooperation and an exclusive zone in Mainland China.

Adding to the blanket of smog smouldering the capital, the startup of the Christmas holidays has caused traffic jams and brought greater volumes of toxic emissions.

第一句 entitled 前省略了 which was; Wang said 後省去了引起受詞子句的連接詞 that。

第二句 Adding to …the capital 是現在分詞片語修飾主詞 the startup,而 smouldering 也是現在分詞,是 which is smouldering 的省略。

乍聽之下,這兩個句子都蠻長的,可是仔細分析,也不過是主詞+動詞+受詞的結構。聽者對句子結構掌握得法的話,會自然的把聽到的訊息按其抑揚頓挫及文法功能歸納成各個意群。

五、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傳播事業的發展一日千里,世界任何角落發生的重大新聞,幾乎可以從媒體中馬上知曉。其中又以廣播最迅速、方便。古人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真是一點不假。ICRT 的新聞雖然品質上仍有瑕疵 (如國內新聞常會將官員的頭銜張冠李戴,也有播音員播報起來有氣無力),不過,一般說來,仍然能掌握迅速、正確的原則」,給忙碌的現代人提供吸收世界現況資訊及練習英文的極佳機會。

有天如果 ICRT 的新聞無法滿足你知的慾望,可利用短波收音機收聽 BBC (英國廣播電台) VOA(美國之音)及世界上其他各國的英語節目,拓寬自己的視野。聽熟 ICRT 新聞,對口語英語特性也必能正確的掌握,聽其他類的英文,如托福聽力試題等,也應該不成問題。

因此,花苦心好好練習聽 ICRT 新聞絕對是值得的。所謂 Practice makes perfect,不管你知道多少如何訓練提升聽力的方法,不去付諸行動,再好的方法也沒用。就像學游泳,聽人家說怎麼悶氣,如何划水、攤腿一千遍,不如自己下水去試幾遍,只有在自己鼻子嗆了水,吃過幾次水後,懂得其中艱苦和如何避免知道後,才能練好泳技。

本文的目的,只在提供個人的經驗供大家參考(用文字敘述來談如何訓練聽 ICRT 新聞,實在不是好方法),其中有許多艱辛必須自己經驗過才能體會,知道克服之道,才能享受到興趣。看完本文,如果你有興趣認真的試聽 ICRT 新聞,請不要猶豫,找幾個同好,買一本好的英語字典,一台收錄收音機,訂份英文報,每天花個把鐘頭,半年下來你會發現,聽 ICRT 新聞實在不難。

Technorati :

[轉載] 傳統編輯對部落格新手的寫作建議:一個呼籲

我一向不喜歡轉載文章:『轉載?那放著超連結的功能做什麼?一個部落格太多轉載文章,是站長怠惰的表現。』所以我很少轉載文章,儘量維持部落格中都是原創的文章。

不過,今年八月出版人老貓宣布他的『老貓學出版』不再更新,讓我這個信念有些動搖。

老貓直言經過 24 年的紙本編輯生涯後,現在出版業要開始重視電子出版這個領域,因此討論紙本出版的『老貓學出版』要封印起來,另起『內容推進實驗室』這個山頭了。

雖然老貓承諾『老貓學出版』祇是不再更新,原有的文章都還會留著,但一旦老貓將注意力移轉到其他領域去,舊主機的維護必然受到影響,哪一天機器壞了,文章大概就此消失了。

這情形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之前老貓的主機就被駭客破壞過,老貓的許多心血化為烏有,那實在是讓人嘆息的事。所以我想,看到好文章還是多少轉載到自己的部落格做一份留存吧!至少原文消失後,在我的部落格還找得到備份。

祇是我也有在考慮是不是另開一個部落格專門存放這些轉載的文章?我實在無法忍受一個標著『教學與反省』的部落格放了一堆與教學無關的文章啊,尤其那個部落格還是自己的……

傳統編輯對部落格新手的寫作建議:一個呼籲 by 老貓

這半年來台灣的部落格風潮,可說是越颳越興旺,許多優秀的傳統媒體寫作者,大量轉移寫作平台,開始建立自己的部落格。但這時我卻發現「會寫作」和「會寫部落格」之間,還有著相當的落差。許多人有非常棒的學養和見解,可惜文章貼出來卻讓人難以卒讀。

不是見解不深刻,也不是文筆欠優美,而是因為文章讓人「看」不下去──文章密密麻麻,版面沒有考慮「易讀性」,讀者眼睛疲勞,讀來自然備感痛苦。你等於加設了一道辨讀文字的關卡,擋在讀者理解文意之前,讀者還沒來得及思考你說了什麼,一上站先就被缺乏易讀性的版面打敗了。

部落格是個「一貼上就發表」(post and publish)的出版工具,從寫作到發表,沒有任何距離,不像傳統媒體,中間還有一個叫做編輯的傢伙,幫你調整段落、設定格式,讓你的文章印成鉛字以後,你越看越滿意。

少了編輯,「文章的表現形式」變成作者要自行打理的事了,你不再能只管內容,而不管表現。可惜從一個傳統編輯的角度看,越善於在傳統媒體寫文章的人(包括寫論文報告的人),似乎越難以掌握網頁閱讀的形式。

這真是很可惜,因為要注意的事情實在很少,而且做起來也非常簡單。你只要注意幾件事就可以大幅改善版面易讀性,讓文章更乾淨可讀,讓好不容易上站的讀者,願意靜下來看看你說了什麼。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呢?因為我是個十八年經驗的出版社編輯,「把內容處理成適合閱讀的形式」,正是我的專長,十八年來別的工夫沒學好,但這件事可是天天在做的。

以下就是一個傳統圖書編輯,對部落格寫作形式的五點建議。前三點是給完全沒有網頁技術能力的人用的,你只要遵守這三點,就可以大幅提升你的文章易讀性。後面兩點則需要一點技術功力,但也只是一點點而已。

五點全部做到,保證讓你的文章更容易閱讀(特別提醒一下:易讀性談的是表現形式,跟內容好壞無關,易讀性改善只是讓讀者容易讀,並不會讓你的文章因此變成傳世經典)。

一、段落短一點,分段多一點

網上閱讀不比紙本書,根據美國的調查顯示,「短的段落最適合閱讀,閱讀率是長段的兩倍」。我自己的經驗是,盡量保持每段中文字在一百字以內,比較容易閱讀。

這件事對許多習慣長篇大論、一個段落動輒四、五百字的人,是嚴重的考驗。強烈建議每個部落格作者,文章發表以後,自己好好看一遍,如果你自己讀來都覺得辛苦,那就不要指望讀者會看得很樂了。

分段問題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有人喜歡用新詩式的分行方式行文,這也不好,詩體的閱讀節奏就是緩慢,散文而走詩體,對易讀性是一大考驗。

二、用空行分段

我們知道紙張書是用段首空格來分段的,但是在網頁上,我發覺最恰當的分段模式是「空行」。你現在正在讀的這篇文章,就是用空行來分段的。而大部分經驗豐富的網路寫手,不約而同也都採用這個方式來分段。這是小事,可是整體影響卻很嚴重,千萬不能輕忽。

更詳細的討論可以看這篇文章:段落的祕密

三、選模版要注意字級、行距與行長

現在的部落格,不論是申請免費服務的(例如中華電信的 Xuite 或剛剛跟番薯藤合併的樂多日誌),或者自己找程式安裝架設的(例如我在用的 LifeType、Zonble 用的 WordPress 或早期部落客最常用的 MovableType),多半都會提供各式各樣的「風格模版」,你應該選一個底色乾淨、字級大小適當、行距與行長協調的模版。

我注意到許多模版的行距都有問題,太窄了,網路閱讀因為眼睛的距離比讀紙張書更遠,理論上行距應該更寬才對,合理的行距需要配合行的長度調節,但至少不應該少於字級大小的 50%(如果你可以設定模版的話,請把正文行距設定為 line-height: 1.5 以上。以老貓學出版為例,我的內文行距是 line-height: 1.7 )。

行距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字體大小,而適合英文的模版,行距通常不適合中文閱讀,所以這個應該列為一定要修改的項目才好。

另外有些人喜歡把內文字設為灰色,感覺整體看起來很優雅,要小心,你可能是以犧牲易讀性為代價的。文字和底色之間必須要有足夠的彩度或明度對比,灰色字會降低對比,讓閱讀產生困難。

四、別在內文區襯底色或底圖

白底黑字永遠是易讀性最高的版面,別為了耍花樣而在內文區加上底色(非常淺的底色尚可接受)或底圖,那剛好讓你顯得很不專業,又干擾讀者的閱讀。反白字(黑底白字)也不是好設計,如果你不以為然,不妨想想電腦畫面為什麼會從 DOS 時代的藍底,變成微軟或蘋果視窗的白底。原因不為別的,易讀性正是其中很重要的理由(如果你一定要證據,這裡有一份美國的研究報告可以參考:Interfac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Reading of Continuous Text)。

除非你的目的就是秀版面,而不是秀文字,不然你應該克制在內文區增加花樣的欲望。刊頭是很適合玩花樣,其他地方則不宜。

當然底色通常是模版決定的,所以這一點應該列入模版選擇的參考因素。

五、使用樸素的超連結格式

網頁文件用超連結來延伸閱讀空間,這個特色很有用,但是對易讀性則有傷害,因為正文遇到連結就變色,眼睛讀到那裡就要頓一下,頗有干擾。尤其程式設計還可以讓已訪問和未訪問的連結使用不同顏色,版面更花更不利閱讀。

不得已的妥協,我們不希望放棄超連結,又不希望超連結的變色讓視覺衝擊太大,可以考慮讓超連結的兩種狀態(link 和 visited),使用相同的 CSS 設定。

例如我的做法是只在前者多加一道淺底線作區隔。這點是有點技術難度,我知道,不過如果你真的希望讀者閱讀沒有太多阻隔,遲早你會研究到這裡。

在部落格的時代,只注意文章寫作是不夠的,在你的文章和你的讀者之間,再也沒有編輯為你解決表達形式的問題了,你得自己來,安頓你的版面,免得讓形式妨礙了閱讀。

我也藉此呼籲一下有能力設計模版的人,注意一下這五點,你的設計直接影響使用者的閱讀效率,在設計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問一下,這個模版是讓人發表文章用的,還是讓人秀(你的)花樣用的。

Technorati : ,

2009/09/20

[轉載]提問的智慧

提問的智慧

英文版:Copyright (C) 2001 by Eric S. Raymond
中文版 Copyleft 2001 by D.H.Grand (nOBODY / Ginux)
感謝 Eric 的耐心指點和同意,本文才得以完成並發佈,本指南英文版版權為 Eric Steven Raymond 所有,中文版版權由 D.H.Grand [nOBODY/Ginux] 所有。

在黑客世界裏,當提出一個技術問題時,你能得到怎樣的回答?這取決於挖出答案的難度,同樣取決於你提問的方法。本指南旨在幫助你提高發問技巧,以獲取你最想要的答案。

首先你必須明白,黑客們只偏愛艱巨的任務,或者能激發他們思維的好問題。如若不然,我們還來幹嘛?如果你有值得我們反復咀嚼玩味的好問題,我們自會對你感激不盡。好問題是激勵,是厚禮,可以提高我們的理解力,而且通常會暴露我們以前從沒意識到或者思考過的問題。

對黑客而言,『問得好!』是發自內心的大力稱讚。

儘管黑客們有蔑視簡單問題和不友善的壞名聲,有時看起來似乎我們對新手、對知識貧乏者懷有敵意,但其實不是那樣的。

我們不想掩飾對這樣一些人的蔑視 -- 他們不願思考,或者在發問前不去完成他們應該做的事。這種人只會謀殺時間 -- 他們只願索取,從不付出,無端消耗我們的時間,而我們本可以把時間用在更有趣的問題或者更值得回答的人身上。 我們稱這樣的人為『失敗者』(由於歷史原因,我們有時把它拼作『lusers』)。

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志願者,從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來解惑答疑,而且時常被提問淹沒。所以我們無情的濾掉一些話題,特別是拋棄那些看起來像失敗者的傢伙,以便更高效的利用時間來回答勝利者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我們過於傲慢的態度讓你不爽、讓你委屈,不妨設身處地想想。我們並沒有要求你向我們屈服 -- 事實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最喜歡公平交易不過了,只要你付出小小努力來滿足最起碼的要求,我們就會歡迎你加入到我們的文化中來。但讓我們幫助那些不願意幫助自己的人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不能接受這種『歧視』,我們建議你花點錢找家商業公司簽個技術支援協議得了,別向黑客乞求。如果你決定向我們求助,當然不希望被視為失敗者,更不願成為失敗者中的一員。立刻得到有效答案的最好方法,就是像勝利者那樣提問 -- 聰明、自信、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只是偶爾在特定的問題上需要獲得一點幫助。

(歡迎對本指南提出改進意見。任何建議請 E-mail 至 esr@thyrsus.com,然而請注意,本文並非網路禮節的通用指南,我通常會拒絕無助於在技術論壇得到有用答案的建議。當然,如果你寫中文,最好還是寄 DHGrand@hotmail.com ;-)

提問之前

在通過電郵、新聞組或者聊天室提出技術問題前,檢查你有沒有做到:

  1. 通讀手冊,試著自己找答案。
  2. 在 FAQ 裏找答案(一份維護得好的FAQ可以包羅萬象:)。
  3. 在網上搜索(個人推薦 google~~~)。
  4. 向你身邊精於此道的朋友打聽。

當你提出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說明在此之前你幹了些什麼;這將有助於樹立你的形象:你不是一個妄圖不勞而獲的乞討者,不願浪費別人的時間。如果提問者能從答案中學到東西,我們更樂於回答他的問題。

周全的思考,準備好你的問題,草率的發問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越表現出在尋求幫助前為解決問題付出的努力,你越能得到實質性的幫助。

小心別問錯了問題。如果你的問題基於錯誤的假設,普通黑客(J. Random Hacker)通常會用無意義的字面解釋來答覆你,心裏想著『蠢問題...』,希望著你會從問題的回答(而非你想得到的答案)中汲取教訓。

絕不要自以為夠資格得到答案,你沒這種資格。畢竟你沒有為這種服務支付任何報酬。

你要自己去『掙』回一個答案,靠提出一個有內涵的,有趣的,有思維激勵作用的問題 -- 一個對社區的經驗有潛在貢獻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從他人處索要知識 -- 去掙到這個答案。

另一方面,表明你願意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做點什麼,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誰能給點提示?』、『我這個例子裏缺了什麼?』以及『我應該檢查什麼地方?』比『請把確切的過程貼出來』更容易得到答覆。因為你顯得只要有人指點正確的方向,你就有完成它的能力和決心。

怎樣提問

  • 謹慎選擇論壇
    小心選擇提問的場合。如果像下面描述的那樣,你很可能被忽略掉或者被看作失敗者:
    1. 在風馬牛不相及的論壇貼出你的問題
    2. 在探討高級技巧的論壇張貼非常初級的問題;反之亦然
    3. 在太多的不同新聞組交叉張貼
       
  • 用辭貼切,語法正確,拼寫無誤
    我們從經驗中發現,粗心的寫作者通常也是馬虎的思考者(我敢打包票)。回答粗心大意者的問題很不值得,我們寧願把時間耗在別處。
     
    正確的拼寫,標點符號和大小寫很重要。更一般的說,如果你的提問寫得像個半文盲,你很有可能被忽視。
     
    如果你在使用非母語的論壇提問,你可以犯點拼寫和語法上的小錯 -- 但決不能在思考上馬虎(沒錯,我們能弄清兩者的分別)
     
  • 使用含義豐富,描述準確的標題
    在郵件列表或者新聞組中,大約 50 字以內的主題標題是抓住資深專家注意力的黃金時機。別用喋喋不休的『幫幫忙』(更別說『救命啊!!!!!』這樣讓人反感的話)來浪費這個機會。不要妄想用你的痛苦程度來打動我們, 別用空格代替問題的描述,哪怕是極其簡短的描述。
     
    蠢問題: 救命啊!我的膝上機不能正常顯示了!
    聰明問題: XFree86 4.1 下滑鼠游標變形,Fooware MV1005 的顯示晶片。
     
    如果你在回復中提出問題,記得要修改內容標題,表明裏面有一個問題。一個看起來像『Re:測試』或者『Re:新bug』的問題很難引起足夠重視。另外,引用並刪減前文的內容,給新來的讀者留下線索。
     
  • 精確描述,信息量大
    1. 謹慎明確的描述症狀。
    2. 提供問題發生的環境(機器配置、作業系統、應用程式以及別的什麼)。
    3. 說明你在提問前是怎樣去研究和理解這個問題的。
    4. 說明你在提問前採取了什麼步驟去解決它。
    5. 羅列最近做過什麼可能有影響的硬體、軟體變更。
        
  • 儘量想像一個黑客會怎樣反問你,在提問的時候預先給他答案。Simon Tatham 寫過一篇名為《如何有效的報告 Bug》的出色短文。強力推薦你也讀一讀。
     
  • 話不在多
    你需要提供精確有效的資訊。這並不是要求你簡單的把成噸的出錯代碼或者資料完全轉儲摘錄到你的提問中。如果你有龐大而複雜的測試條件,儘量把它剪裁得越小越好。 這樣做的用處至少有三點。
    1. 表現出你為簡化問題付出了努力,這可以使你得到回答的機會增加;
    2. 簡化問題使你得到有用答案的機會增加;
    3. 在提煉你的 bug 報告的過程,你可能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 只說症狀,不說猜想
    告訴黑客們你認為問題是怎樣引起的沒什麼幫助。(如果你的推斷如此有效,還用向別人求助嗎?),因此要確信你原原本本告訴了他們問題的症狀,不要加進你自己的理解和推論。讓黑客們來診斷吧。
     
    蠢問題: 我在內核編譯中一次又一次遇到 SIG11 錯誤,我懷疑某條飛線搭在主板的走線上了,這種情況應該怎樣檢查最好?
     
    聰明問題: 我自製的一套 K6/233 系統,主板是 FIC-PA2007 (VIA Apollo VP2晶片組),256MB Corsair PC133 SDRAM,在內核編譯中頻頻產生 SIG11 錯誤,從開機 20 分鐘以後就有這種情況,開機前 20 分鐘內從沒發生過。重啟也沒有用,但是關機一晚上就又能工作 20 分鐘。所有記憶體都換過了,沒有效果。相關部分的典型編譯記錄如下...。
     
  • 按時間順序列出症狀
    對找出問題最有幫助的線索,往往就是問題發生前的一系列操作,因此,你的說明 應該包含操作步驟,以及電腦的反應,直到問題產生。
     
    如果你的說明很長(超過四個段落),在開頭簡述問題會有所幫助,接下來按時間順序詳述。這樣黑客們就知道該在你的說明中找什麼。
     
  • 明白你想問什麼
    漫無邊際的提問近乎無休無止的時間黑洞。最能給你有用答案的人也正是最忙的人(他們忙是因為要親自完成大部分工作)。這樣的人對無節制的時間黑洞不太感冒,因此也可以說他們對漫無邊際的提問不大感冒。
     
    如果你明確表述需要回答者做什麼(提供建議,發送一段代碼,檢查你的補丁或是別的),就最有可能得到有用的答案。
     
    這會定出一個時間和精力的上限,便於回答者集中精力來幫你。這很湊效。要理解專家們生活的世界,要把專業技能想像為充裕的資源,而回復的時間則是貧乏的資源。解決你的問題需要的時間越少,越能從忙碌的專家口中掏出答案。
     
    因此,優化問題的結構,儘量減少專家們解決它所需要的時間,會有很大的幫助--這通常和簡化問題有所區別。因此,問『 我想更好的理解 X,能給點提示嗎?』通常比問『你能解釋一下 X 嗎?』更好。如果你的代碼不能工作,問問它有什麼地方不對,比要求別人替你修改要明智得多。
     
  • 別問應該自己解決的問題
    黑客們總是善於分辨哪些問題應該由你自己解決;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曾自己解決這類問題。同樣,這些問題得由你來搞定,你會從中學到東西。你可以要求給點提示,但別要求得到完整的解決方案。
     
  • 去除無意義的疑問
    別用無意義的話結束提問,例如『有人能幫我嗎?』或者『有答案嗎?』。首先:如果你對問題的描述不很合適,這樣問更是畫蛇添足。其次:由於這樣問是畫蛇添足,黑客們會很厭煩你 -- 而且通常會用邏輯上正確的回答來表示他們的蔑視,例如:『沒錯,有人能幫你』或者『不,沒答案』。
     
  • 謙遜絕沒有害處,而且常幫大忙
    彬彬有禮,多用『請』和『先道個謝了』。讓大家都知道你對他們花費時間義務提供幫助心存感激。然而,如果你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禮貌將會增加你得到有用答案的機會。(我們注意到,自從本指南發佈後,從資深黑客處得到的唯一嚴重缺陷反饋,就是對預先道謝這一條。一些黑客覺得『先謝了』的言外之意是過後就不會再感謝任何人了。我們的建議是:都道謝。)
     
  • 問題解決後,加個簡短說明
    問題解決後,向所有幫助過你的人發個說明,讓他們知道問題是怎樣解決的,並再一次向他們表示感謝。如果問題在新聞組或者郵件列表中引起了廣泛關注,應該在那裏貼一個補充說明。補充說明不必很長或是很深入;簡單的一句『你好,原來是網線出了問題!謝謝大家 --Bill』比什麼也不說要強。
     
    事實上,除非結論真的很有技術含量,否則簡短可愛的小結比長篇學術論文更好。說明問題是怎樣解決的,但大可不必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復述一遍。除了表示禮貌和反饋資訊以外,這種補充有助於他人在郵件列表/新聞組/論壇中搜索對你有過幫助的完整解決方案,這可能對他們也很有用。
     
    最後(至少?),這種補充有助於所有提供過幫助的人從中得到滿足感。如果你自己不是老手或者黑客,那就相信我們,這種感覺對於那些你向他們求助的導師或者專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久拖未決會讓人灰心;黑客們渴望看到問題被解決。好人有好報,滿足他們的渴望,你會在下次貼出新問題時嘗到甜頭。
     
  • 還是不懂
    如果你不是很理解答案,別立刻要求對方解釋。像你以前試著自己解決問題時那樣(利用手冊,FAQ,網路,身邊的高手),去理解它。如果你真的需要對方解釋,記得表現出你已經學著做了點什麼。比方說,如果我回答你:『看來似乎是 zEntry 被阻塞了;你應該先清除它。』,然後:一個很糟的後續問題:『zEntry是什麼?』
     
    聰明的問法應該是這樣:『哦~~~我看過幫助了但是只有 -z 和 -p 兩個參數中提到了 zEntry 而且還都沒有清楚的解釋;你是指這兩個中的哪一個嗎?還是我看漏了什麼?』
     

三思而後問

以下是幾個經典蠢問題,以及黑客在拒絕回答時的心中所想:

問題:我能在哪找到 X 程式?
問題:我的程式/配置/ SQL申明沒有用
問題:我的 Windows 有問題,你能幫我嗎?
問題:我在安裝 Linux(或者 X)時有問題,你能幫我嗎?
問題:我怎麼才能破解 root 帳號/竊取 OP 特權/讀別人的郵件呢?

提問:我能在哪找到 X 程式?
回答:就在我找到它的地方啊蠢貨 -- 搜索引擎的那一頭。天?!還有人不會用 Google 嗎?

提問:我的程式(配置、SQL 申明)沒有用
回答:這不算是問題吧,我對找出你的真正問題沒興趣 -- 如果要我問你二十個問題才找得出來的話 -- 我有更有意思的事要做呢。

在看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我的反應通常不外如下三種

  1. 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2. 真糟糕,希望你能搞定。
  3. 這跟我有什麼鳥相關?

提問:我的 Windows 有問題,你能幫我嗎?
回答:能啊,扔掉萎軟的垃圾,換 Linux 吧。

提問:我在安裝 Linux(或者X)時有問題,你能幫我嗎?
回答:不能,我只有親自在你的電腦上動手才能找到毛病。還是去找你當地的 Linux 用戶組尋求手把手的指導吧(你能在這兒找到用戶組的清單)。

提問:我怎麼才能破解 root 帳號/竊取 OP 特權/讀別人的郵件呢?
回答:想要這樣做,說明你是個卑鄙小人;想找個黑客幫你,說明你是個白癡!

好問題,壞問題

最後,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怎樣聰明的提問;同一個問題的兩種問法被放在一起,一種是愚蠢的,另一種才是明智的。

蠢問題:我可以在哪兒找到關於 Foonly Flurbamatic 的資料?
// 這種問法無非想得到『STFW』這樣的回答。

聰明問題:我用 Google 搜索過『Foonly Flurbamatic 2600』,但是沒找到有用的結果。誰知道上哪兒去找對這種設備編程的資料?
// 這個問題已經 STFW 過了,看起來他真的遇到了麻煩。

蠢問題:我從 FOO 項目找來的源碼沒法編譯。它怎麼這麼爛?
// 他覺得都是別人的錯,這個傲慢自大的傢伙

聰明問題:FOO 專案代碼在 Nulix 6.2 版下無法編譯通過。我讀過了 FAQ,但裏面沒有提到跟 Nulix 有關的問題。這是我編譯過程的記錄,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嗎?
// 他講明瞭環境,也讀過了 FAQ,還指明了錯誤,並且他沒有把問題的責任推到別人頭上,這個傢伙值得留意。

蠢問題:我的主板有問題了,誰來幫我?
// 普通黑客對這類問題的回答通常是:『好的,還要幫你拍拍背和換尿布嗎?』 ,然後按下刪除鍵。

聰明問題:我在 S2464 主板上試過了 X、Y 和 Z,但沒什麼作用,我又試了 A、B 和 C。請注意當我嘗試 C 時的奇怪現象。顯然邊帶傳輸中出現了收縮,但結果出人意料。在多處理器主板上引起邊帶洩漏的通常原因是什麼?誰有好主意接下來我該做些什麼測試才能找出問題?
// 這個傢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值得去回答他。他表現出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坐等天上掉答案。

在最後一個問題中,注意『告訴我答案"和"給我啟示,指出我還應該做什麼診斷工作』之間微妙而又重要的區別。事實上,後一個問題源自於 2001 年 8 月在 Linux 內核郵件列表上的一個真實的提問。我(Eric)就是那個提出問題的人。我在 Tyan S2464 主板上觀察到了這種無法解釋的鎖定現象,列表成員們提供了解決那一問題的重要資訊。

通過我的提問方法,我給了大家值得玩味的東西;我讓人們很容易參與並且被吸引進來。我顯示了自己具備和他們同等的能力,邀請他們與我共同探討。我告訴他們我所走過的彎路,以避免他們再浪費時間,這是一種對他人時間價值的尊重。

後來,當我向每個人表示感謝,並且讚賞這套程式(指郵件列表中的討論--譯者注)運作得非常出色的時候,一個 Linux 內核郵件列(lkml)成員表示,問題得到解決並非由於我是這個列表中的『名人』,而是因為我用了正確的方式來提問。我們黑客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擁有豐富知識但缺乏人情味的傢伙;我相信他是對的,如果我像個乞討者那樣提問,不論我是誰,一定會惹惱某些人或者被他們忽視。他建議我記下這件事,給編寫這個指南的人一些指導。

找不到答案怎麼辦

如果仍得不到答案,請不要以為我們覺得無法幫助你。有時只是看到你問題的人不知道答案罷了。沒有回應不代表你被忽視,雖然不可否認這種差別很難區分。

總的說來,簡單的重複張貼問題是個很糟的想法。這將被視為無意義的喧鬧。

你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得幫助,這些渠道通常更適合初學者的需要。有許多網上的以及本地的用戶組,由狂熱的軟體愛好者(即使他們可能從沒親自寫過任何軟體)組成。通常人們組建這樣的團體來互相幫助並幫助新手。

另外,你可以向很多商業公司尋求幫助,不論公司大還是小(Red Hat 和 LinuxCare 就是兩個最常見的例子)。別為要付費才能獲得幫助而感到沮喪!畢竟,假使你的汽車發動機汽缸密封圈爆掉了--完全可能如此--你還得把它送到修車鋪,並且為維修付費。就算軟體沒花費你一分錢,你也不能強求技術支援總是免費的。

對大眾化的軟體,就像 Linux 之類而言,每個開發者至少會有上萬名用戶。根本不可能由一個人來處理來自上萬名用戶的求助電話。要知道,即使你要為幫助付費,同你必須購買同類軟體相比,你所付出的也是微不足道的(通常封閉源代碼軟體的技術支援費用比開放源代碼軟體要高得多,且內容也不那麼豐富)。

RTFM 和 STFW:別煩我啦

有一個古老而神聖的傳統:如果你收到『RTFM (Read The Fucking Manual)』的回覆,回答者認為你應該去讀 TMD 手冊。當然,基本上他是對的,你應該讀一讀。

RTFM 有一個年輕的親戚。如果答案是『STFW (Search The Fucking Web)』,回答者認為你應該到 TMD 的網上去搜索。基本上,他也是對的,你就去找吧。

通常,用這兩句之一回答你的人會給你一份包含你需要內容的手冊或者一個網址,而且他們打這些字的時候正在閱讀著。這些答覆意味著回答者認為:

  1. 你需要的資訊非常容易獲得;
  2. 你自己去搜索這些資訊比灌給你能讓你學到更多。

別為這個而不爽;依照黑客的標準,他沒有對你的要求視而不見,已經能大致能表示對你的關注。你應該對他祖母般的慈祥表示感謝。

Technorati :

2009/09/19

調整 Word 工具列,把常用功能放在最順手的位置

一般人會用到的程式中,除了上網用的瀏覽器外,可能就是 MS Office 用的最多了,尤其 Word 與 Excel 更是許多人每天必用的軟體。

不過,我觀察到週遭許多朋友雖然每天使用 Word ,但對它並不太熟悉,沒辦法好好利用軟體所提供的便利工具,浪費許多時間在做一些其實有方法可以更快速、更簡便地完成的事。

所以我想寫幾篇文章,介紹 Word 的便利功能,希望能讓大家在工作時比較快速的完成工作。比方說實習教師要編寫實習檔案,應用這些功能就可以省下許多工夫。

至於為什麼祇介紹 Word 而不介紹自由軟體 OpenOffice.org?其實類似的功能在 OO.o 都有,所以當我寫完 Word 的便利功能後,多數可以照樣應用在 OO.o 之中,特別需要注意的部份我再提出來說明就好。

認識 Word 工具列

打開 Word,可以發現在畫面上方有幾排小按鈕,這就是 Word 的工具列 (底下以 MS Office 2003 的 Word 做例子)。Word 的設計者將一些他們認為使用者會常用到的功能放到這個工具列上,比方說開啟新檔、存檔等,都可以在工具列上找到,點一下相應的按鈕就可以開啟新檔、存檔,非常的方便。

Word 2003 工具列

但是,Word 設計者認為的常用功能不見得就是我所需要的,有些甚至還帶來了一些困擾。

比方說,工具列上將文字拉寬的功能,用了這麼多年 Word 我還沒用過,我希望將這個按鈕拿走,將其換成一些比較常用的功能按鈕。

還有,我常常會不小心按到那個印表按鈕而印出一大堆廢紙。雖然可以趕緊將印表機關機避免印出更多廢紙,但可能就造成卡紙,或是開機後還是繼續印出一堆亂七八糟看不懂的符號。這不但浪費資源也造成許多麻煩。所以為了愛護地球、響應環保,我很想將這個印表功能換掉。

所幸,這些需求都是可以達成的!:)

Word 工具列上少用、不好用的功能 (對我而言)

調整 Word 工具列

要調整 Word 工具列,可以在工具列上按右鍵,並在跳出來的選項中選擇『自訂……』

叫出自訂工具列功能

就會跳出自訂工具列的畫面

自訂工具列畫面

移除不需要的按鈕

要加入新的按鈕之前,我們先將不需要的按鈕移除,讓工具列多出空間容納新的按鈕。

想移除不需要的按鈕,可以在出現自訂工具列畫面的情況下,用滑鼠點選要移除的按鈕,按住滑鼠左鍵將按鈕拉離工具列,直到出現一個叉叉後放開滑鼠,這個按鈕就從工具列上消失了。

將按鈕從工具列上移除

逐一將不需要的按鈕都移除,讓工具列多出一些空間來容納新的工具按鈕。

少用功能都被移除的工具列

將常用功能加入工具列

要將工具按鈕加入工具列中,可以從自訂工具列畫面的『指令』頁面選擇想要加入的指令,並將該指令拖拉至工具列即可。

2009/09/16

關於教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剛剛看到兩段 Youtube 的影片,都是與父母教養孩子有關的影片,一段是媽媽『唸』孩子,一段是爸爸罵孩子。

第一段媽媽的碎碎唸應該聽起來很耳熟吧?好像在許多家庭中都不斷的上演著。聽一聽這個內容,國外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似乎也不是讓孩子非常自由,歌詞裡『I said so(我說了算)』強調了好幾次!

家裡出了叛逆的孩子也不是什麼新聞,不過,如果是黑道家庭出了不肖子呢?底下就以這樣的前提演出一段還滿有趣的喜劇短片!:)

真的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2009.10.17 補述:

今天在 Plurk 上看到網友分享『媽媽之歌』原作者寫的『爸爸之歌』,也是很有趣的一首歌,趕緊來看看吧!!

Technorati : , ,

2009/09/08

國中都是每星期換課表嗎?

今天聽到有國一的同學在問:『國中都是每星期換課表嗎?

聽到時覺得很好笑,是啊,我們開學到現在已經換了三張課表了,真的是一個星期一張課表,不過我也很無奈!因為每次排課時都要累一陣子,然後發課表時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沒辦法排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課表。

想要排出讓人滿意的課表有實際上的困難,有一些條件是彼此矛盾的,以致於根本沒有辦法同時達成所有的排課條件。

用圖片來說明可能比較清楚一點,底下是一張空白的課表,每週 5 天,每天 7 節,共有 35 節課。

一個教一年級自然科的老師,星期三上午一、二節領域時間、星期三下午主題活動時間,以及星期五下午五、六節社團時間是不能排課的。我把這些不能排課的時間用紅色填滿,代表課程無法排入該時段。

在排課時,我們希望最多連排三堂課就好,讓老師喉嚨可以休息一下;也希望第四節、第五節不要連排,讓老師中午能有時間吃個飯,所以能排課的時段祇剩下 24 節,如下圖。

2009/09/06

建立一個線上量表問卷

Google 提供了許多方便的工具,讓我們很容易在網路上進行工作,比方說 Google 提供的線上 Office (正式名稱是 Google Docs 或稱 Google 文件) 就受到許多人喜愛。

Google Docs 除了提供類似 Word、Excel、PowerPoint 的功能之外,它還提供了製作線上問卷的功能。但是它的線上問卷少了量表選項,所以要做一份真正可以使用的問卷其實還滿累人的。比方說之前在向上實習的曉芬老師要做問卷時就祇能很辛苦的一題一題輸入選項 (曉芬的問卷在此,順便幫她填個問卷吧)。

今天 Google Docs 的問卷終於提供量表選項了,有了這個功能要做線上問卷就簡單多了。底下就來介紹一下如何使用 Google Docs 這個新功能。

首先我們要先進入 Google Docs,你可以選擇從 Gmail 進入,或是從我們學校的信箱進入 (我們學校信箱其實也是 Gmail 提供的服務)

從 Gmail 畫面進入 Google Docs

從向上國中電子郵件中進入 Google Docs

不論是利用哪種方式進入 Google Docs ,之後會看到 Google Docs 的畫面。要建立一個線上問卷,我們選擇新增一個 Form。

新增一份問卷

之後就會開啟一個新的視窗,讓我們編輯問卷內容。

一份空白問卷

一份問卷的標題、指導語是非常重要的,指導語讓填答者知道這份問卷的研究目的、研究者相關資訊,所以標題底下的指導語要好好撰寫。填好問卷標題以及問卷指導語後,就可以開始撰寫問卷。

2009/09/05

懊惱的貓

很久很久以前,在東海茂榜廳辦研習時拍到一隻畫眉狗。因為實在太可愛了,所以拿著相機對牠拍了許多相片。

不過一直到我們研習結束,這隻狗的主人都沒有出現,所以沒辦法問他為什麼要幫狗畫眉毛。

Dog_004.jpg

後來看到阿簡老師寫的看看你家的狗有沒有自我意識這篇文章,我在想說畫眉毛這件事,會不會對狗造成心理壓力啊!^^a

像我們養狗養貓的都會發現,夏天天氣熱時,幫狗、貓剃毛雖然用意很好,但牠們都會躲起來好幾天不敢見人耶!好像牠們會覺得身上沒有毛這件事還挺羞恥的。

(或許與自我保護也有關係,有毛的狀況下,被咬時傷害小一點,沒有毛一下子就被傷到皮肉,所以演化偏好會在沒有毛時躲起來的個體。)

不過,生物老師最愛講的話就是:『凡事必有例外!!』我們家的橘子就是一隻剪完毛還滿不在乎的貓,完全沒有害羞的表情,繼續大辣辣地到處跑來跑去。

不過底下這隻貓就沒我們家橘子的神經大條了,我總覺得牠的表情充滿了苦惱!!XD 節目上是講那是貨真價實的眉毛喔!!

實在是一隻好可愛的貓啊!!:D

Technora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