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實習老師凱琹 (音同琴) 進行教學觀摩。看完之後很失望,因為她的能力遠遠超出當天的表現。她未能將自身的能力完美呈現,讓我觀摩後頗有失落感。
我認為她的示範教學敗筆在於課程架構設計出錯。徵得凱琹的同意,我將她的例子與大家分享。
最近課程提到動物如何調節自身的溫度。像我們人類可以控制自己的體溫在 37℃左右,這類生物我們稱之為內溫動物。
另一種生物我們稱之為外溫動物。牠們無法調控自己的體溫,因此牠們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降而高低起伏不定,比方說兩生類的青蛙與爬蟲類的蛇就沒辦法控制自己的體溫。
當牠們的體溫下降後,體內細胞的酵素活性也跟著降低,使得活動力減緩。為了不讓敵人趁著自己活動力減低的時候偷襲,因此,外溫動物在天氣冷時都會躲起來,這就是牠們會冬眠的原因。
這與我們人類非常不同,我們的體溫不會隨著溫度下降而下降,因此我們在冬天仍然可以活力十足的跑來跑去。這是外溫動物與我們內溫動物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底下的影片顯示一種青蛙在寒冬時結成冰塊,然後隨著春天來臨,牠也慢慢融解,然後打個哈欠 (喔,其實影片中的青蛙沒有打哈欠啦!!:D) ,起床開始活動。
最近在 Youtube 上看到許多不錯的影片,可以用來輔助教學。
原本祇是將這些影片收到 Hemidemi 書籤中,後來想想,似乎將它們放到自己的部落格會更好。畢竟,我的學生都知道我的部落格,但未必知道我的黑米書籤。
放上來的第一個影片,是剛剛在阿簡老師站上看到的昆蟲被真菌寄生的影片。
影片一開始,有幾隻螞蟻搬動著一隻死去的蝗蟲,之後畫面聚焦在其中一隻螞蟻上。一會兒,畫面中的螞蟻開始搖搖欲墜,沒多久,就看到牠身上長出真菌來了。
這類的寄生真菌種類有很多,我們中藥用的冬蟲夏草也是其中一種。
不少同學會問我:『老師,冬蟲夏草是蟲還是草呢?』
其實,冬蟲夏草就類似影片中所見,它不是蟲也不是草,是昆蟲被真菌寄生後的結果。它的蟲體已經死去,養份也被真菌吸收完畢,長出真菌的子實體。
但並不是所有的昆蟲被寄生後都能拿來當冬蟲夏草喔,中藥用的冬蟲夏草是蝙蝠蛾幼蟲被蟲草菌屬的 Cordyceps sinensis 寄生的結果,通常出現在高海拔的地區。
所以,不要在野外看到昆蟲被寄生後的蟲體就自己撿回家當藥吃喔,會出問題的!!:)
Technorati : fungus, infect, mushroom, parasite, spore, 冬蟲夏草, 寄生, 昆蟲, 真菌, 螞蟻
前幾天學生在課堂上問了一個我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讓我開始上網找救兵。以下是 MSN 訊息片段:
Yukie Chen: 學生問我:『涼算不算嗅、味覺?』 就是薄荷的涼。聞一下就覺得鼻子好涼、吃一下覺得嘴很涼,這是怎麼感覺的?
向上 -- 蟬瑛: 應該算是一種溫度的感覺,我前陣子唸本體感覺有唸到
向上 -- 蟬瑛: 現在已經發現有一種受器和薄荷所造成的涼涼的感覺有關,叫做 Trpm8 receptor
Yukie Chen: 我是這樣說,學生問:『可是為什麼會覺得清醒很多?用冰塊就沒有這種感覺。』 我就說:『嗯,我會去查一查……XD』
向上 -- 蟬瑛: 清醒的感覺阿?我覺得那是刺激強度的問題吧?!一樣是涼涼的 但溫度不一樣 刺激的強度就不一樣囉
Yukie Chen: 仔細想一想,這兩種涼的感覺又不相同。用冰塊在舌頭上的涼與薄荷的涼不一樣。:) 薄荷的涼是化學現象,冰的涼是物理現象,應該有很大差異。
向上 -- 蟬瑛: 剛剛說的那個受器 大概是低於25度就會被活化,然後同時也可以被薄荷裡的成份: menthol 活化。所以是同時可以被化學物質和溫度活化的唷
Yukie Chen: 啊,原來如此!!:)
向上 -- 蟬瑛: 至於造成清醒的感覺
向上 -- 蟬瑛: 我覺得一來是刺激強度(就像是menthol濃度 或是溫度低到什麼程度)
向上 -- 蟬瑛: 另外可能是薄荷理還有什麼成分在造成溫度的感覺外,還影響了腦幹的部分
向上 -- 蟬瑛: 不過後者的機制我就不清楚了
向上 -- 蟬瑛: 順帶一提 辣的感覺也頗類似
向上 -- 蟬瑛: 理論上 溫度一旦高於43度可以造成痛的感覺 我們的皮膚上有一種 Trpv1 receptor 可以接受到這溫度的刺激
向上 -- 蟬瑛: 而辣椒的辣椒素可以讓 Trpv1 receptor 的閾值降低,讓他在更低的溫度就被活化,所以縱使你吃的辣椒一點都不燙
向上 -- 蟬瑛: 但是受器的閾值降低後 會有一點點的痛覺 也就是辣的感覺
Yukie Chen: 哎,妳怎麼都記得啊?我看過就忘的差不多了!!:o
向上 -- 蟬瑛: 我正在念神經相關的研究所阿 剛考完
向上 -- 蟬瑛: 我以前沒學這麼深啦 哈哈
Yukie Chen: 這東西有趣啊!!:)
向上 -- 蟬瑛: 這有不少是近幾年才發現的
向上 -- 蟬瑛: 以前只知道 辣就是輕微的痛覺
向上 -- 蟬瑛: 有啥怪問題在一起討論吧 教書時總是會有很多我小時候沒想過的問題出現
Yukie Chen: 對啊!我覺得學生很厲害耶!!怎麼會有那麼多怪問題?不過這也刺激自己的思考!!:)
向上 -- 蟬瑛: 我還挺喜歡他們問的 :) 比通通睡一片好多了!!:)
下個星期三 (2006.12.13),我們邀請到網路作家『九把刀』到校對同學演講。
為了讓同學對九把刀有更深的瞭解,潤玲組長製作了一段長度 21 分鐘的影片 (影片中使用了一些網友的相片,因此無法公開,祇能放上幕後花絮與大家分享):
[@more@]
影片將九把刀意外成為作家的過程,及他所出版的書做了一個簡單的巡禮。
九把刀這位作家對我們而言並不是那麼熟悉,我們知道學生喜歡他,但自己卻對他的作品不熟,一開始完全不清楚要怎麼要來拍攝這個影片。所以當聽到國美館要播放廖明毅導演執導的『G 大的實踐』,潤玲馬上帶著幾個學生到國美館觀看影片,也採訪了當天出席的廖明毅導演及九把刀本人。
之後,青燕老師請來聯合文學雜誌主編許榮哲,請他以作家的身份來談談九把刀這位網路作家:談談九把刀作品的特色,以及榮哲本身如何看待九把刀這個人。
有了廖導及榮哲的前導,對於要怎麼去做影片就比較有方向。
這段影片的前置作業請國文領域的可昕老師、美鈴老師撰寫文稿,再由潤玲與立明大哥討論,將文稿做最後的修訂,成為可以拍攝為影像節目的稿子。
文稿完成後,發現有許多畫面需要補充。潤玲拉國文領域召集人鳳書老師來擔任串場過音人員。在書局及東海大學拍攝外景當天,鳳書老師從上午九點半一直不停的忘詞、笑場、背稿、重拍……,弄到下午六點才收工。
之後就是潤玲苦痛日子的開始。她每天留到晚上九點,思考如何將拍攝的畫面剪輯成影片。立明大哥也每天過來看潤玲的進度,做出建議、再修正。隨著影片播放的日子越來越近,立明大哥也每天跟著加班。
每次看到立明大哥來學校待到晚上九點,我就覺得很疑惑:『立明大哥,你在你們公司上班還不夠啊?還來這邊加免錢的班?』
他說:『我常常告訴我們的記者,我們的收視率大約是 1%,換算起來大概全台灣有 20 萬人在看我們的節目。如果是開現場演唱會,大概祇要有兩萬人到現場,就會讓你緊張到不行,戰戰兢兢的準備自己的演唱會。』
『但是當記者不一樣,因為你祇對著攝影機說話,雖然觀 眾有 20 萬人,但感覺不到自己的影響力有那麼大,所以有些記者會比較鬆懈。對於這樣的情況,我有些無力。』
『此外,現在的新聞媒體製作已經變成一種惡性競爭。像這幾天,打開電視祇有胡市長車禍及國務機要費的新聞。每一台都在報相同的新聞,別說觀眾覺得煩,我自己專門做新聞的看得都會煩。』
『所以,來到你們學校,看到潤玲這麼認真在學習,另外也覺得這樣的節目對學生是有幫助的,所以我覺得來這邊幫忙有意義、也很開心,所以才會常常過來。』
『其實這個節目如果由我自己一個人來做,可能兩天就弄完了。但是這樣你們完全沒有學習的機會。所以我祇是過來與潤玲討論,然後就完全由她來完成,她遇到困難我給一些建議,這樣子她才有學習的機會。以後我就算不再過來幫忙,你們也能夠自己完成其他影片的製作與剪輯。』
雖然潤玲與立明大哥很辛苦,不過影片剪出來,還缺少一些動畫開頭。這個工作他們沒辦法自己來,就由慧君承包下來了。慧君的動畫果然讓影片生色不少。
那天將影片輸出,在教務處試播後,慧君看著自己畫的動畫,對潤玲說:『都是因為妳成就了我』!!因為要完成潤玲交待的作業,讓慧君自己又學習了不少動畫繪製的技巧。
其實,所有參與這段影片製作的人,又何嘗不是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與技能?真是一個特別的經驗!!:)
ps:我的朋友看過影片後,傳了訊息給我:
milkpa: 還能搞這玩意....你們學校也真是夠了:P
Yukie Chen: 我們設備組長搞的這麼大,我們也很頭大啊!!XD
一毛錢都沒有,還拉了一堆人來做。她每天加班到晚上九點,做了快一個月。到處出外景,連星期六、日都在做。 我說她的兒子都快認不得媽媽了!!XD
ps2:因為影片已經下架了,所以將文章改為幕後花絮啦!:p
體制外學校究竟長什麼模樣?體制外的學生是不是頭上長角的怪物?
今年三月,全人中學的教師李崇建到學校分享他的教學經驗,在他的分享中提到在全人這個體制外學校的教學經驗。更早一些,在他的網誌及出版的書中也側寫全人中學的生活面貌,這些文章在在引燃我對全人的莫大興趣。
雖然崇建書寫動人,但畢竟那是他個人的經驗。實際情況究竟如何?他是否報喜不報憂?這都是我的疑問。
除了對於學校本身的好奇之外,我也很想知道,在一個沒有明顯規範的環境下,學生表現出的外顯行為是如何?畢竟,這一群學生本來就對體制內學校的重重規範適應不良,那麼在幾乎沒有框架的環境展現哪些個殊性?針對這些學生,教師如何將學生留在課室之中? 他們的教學有哪些過人之處?
這是我長期以來的問題,最近才終於有機會解開這個疑問。
最近有一些朋友問:『我的防毒軟體過期了怎麼辦?你有沒有防毒軟體可以借我 co?』
嗯,我用的防毒軟體其實不需要特別找我 co,祇要能夠連上網,大家都能夠自由的下載使用,因為這個防毒軟體個人使用時是免費的。
[@more@]
這麼好?對!!你可以到 http://www.free-av.com/ 下載 AntiVir 這套防毒軟體,個人使用免費。不希望慢慢找下載連結的話,可以點選這裡從台南縣教育網路下載最新版本。
程式是英文版的,不過不用擔心,基本上就是妳要做的事就是上網把程式抓下、點兩下開始執行,之後就不用管它了。祇要執行安裝程式,一直按下一步到安裝結束,以後就一切自動化了。它會每天自動上網更新病毒碼,也會自動掃毒。
所以是中文版或英文版,其實一點差別也沒有。
那麼它掃毒的能力如何呢? 是不是免費的功能就比較差呢?
嗯,國外的掃毒軟體評比,發現 AntiVir 這套軟體的掃毒能力比 PC-cillin & Norton 強得多,所以使用免費的 AntiVir 就好了(第一名是卡巴斯基,Norton 2006 第 22,Pc-cillin 2006 第 27;而本文介紹的 AntiVir 排名第 11。當然,隨著時間改變、測試者的不同,名次會有變化。)
好,既然 AntiVir 這麼好用,那麼安裝 AntiVir 時,電腦上的 pc-cillin、Norton 要不要解除安裝?
其實不需要,兩個可以相安無事,所以不用擔心。當然,如果你的防毒軟體已經過期了,那麼就將它解安裝了吧!!免得它無用又佔記憶體。
所以,裝一套 AntiVir 來用吧!!
ps: 裝完 AntiVir 會發現它的過期日是 2007.02.28,但不用擔心,在2007.02.28 前四週,它的過期期限會自動展延。
ps2 (2007.03.16 補充): AV-Comparatives 這個網站測試數種防毒軟體的偵毒能力,依其偵測結果分為標準、佳及優等三類。Antivir、G-Data、AEC TrustPort、F-Secure、Kaspersky 及 microWorld eScan 這幾套防毒軟體可以偵測到 97.89% 以上的病毒,所以被 AV-Comparatives 評鑑為優等。所以用 Antivir 就很棒嘍!!:)
至於 MS 出的 OneCare,因為偵測能力太低,根本連『標準』都達不到,所以被排除在排名之外。
今天的報紙有一則新聞:
肉品市場的商人們捐出豬膽,辦了一場『好膽來洗頭』的活動,讓大家體驗一下四、五十年前,生活環境都還很不好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
那時候的人們用不起洗髮精,要洗頭的時候就是用豬膽在頭髮上搓揉一下,利用這樣的方式將頭髮洗乾淨。
問題來了:
有沒有 122、219、318 的同學要來搶答一下啊?!:)
咦?都沒有人要回答啊?好啦,好啦,公布答案:
說在前面,底下的解釋是我個人的猜測,不盡然是正確的答案,千萬別太相信喔。要懂得隨時保持質疑的態度。
好,我們可以將髒污很簡單的分為可用水沖洗的掉,以及用水沖洗不了的兩大類。可以用水沖洗掉的當然就不需要利用豬膽,直接用水沖沖就好。
而我們的皮膚具有的皮脂腺會分泌油脂保護皮膚,其分泌的油脂堆積在身體表面無法以水直接沖除,堆積多了就會覺得油油的、不舒服。
平時我們為了洗去油污,都會利用肥皂、洗潔劑這類物品將油脂分解,再以水洗淨。這是因為油與水無法混合,所以,我們必需借助肥皂、洗潔劑的幫忙,將油脂分解,然後才能以水將被分解的油脂沖洗掉。
早期人們生活並不富裕,使用肥皂、洗潔劑的機會不多。但人們很聰明的發現,膽汁也有相同的效果。
為什麼?
因為膽汁可以乳化脂肪。
當人將膽汁塗佈在皮膚表面,膽汁可將體表聚積的油脂切成小小、小小的顆粒,並在外面包上一層蛋白質。這時候再以水來沖洗,可與水產生鍵結的蛋白質就帶著被包覆的油脂一起離開皮膚表面進入水中,完成洗淨的工作。所以,膽汁可以用來洗頭的原因就在於它擁有乳化脂肪的能力。
那麼,除了豬膽之外,牛的膽可不可以用來洗頭?
基本說來,祇要具有乳化脂肪的能力,不管什麼生物的膽應該都可以用來當作油污清潔劑才對。
祇是,我忽然想到:『ㄟ,牛有膽嗎?』
為什麼我會想到這個?因為啊,膽汁是為了乳化脂肪而存在。但是牛的食物是草,可以說幾乎沒有脂肪的成份。所以,照理來說牛不需要有膽汁分泌,因為牠的食物中幾乎不含有脂肪。牠所使用的脂肪酸並不是來自於食物中的脂肪,而是靠著胃中微生物幫忙,將纖維素分解、轉化成牛可以吸收利用的脂肪酸。
既然牛不需要分解脂肪,那麼牠何必有膽汁與膽囊呢?所以我想:『ㄟ,牛有膽嗎?如果牛根本沒有膽囊,那我是不是問了學生一個超蠢的問題?』
雖說我大學 & 研究所都唸畜產,但因為我沒殺過牛,課本也沒提到,所以還真的不知道牛有沒有膽囊這個構造耶。有人可以幫我解除疑惑嗎?
標題是一本書的名字,一本我覺得:『為什麼到現在還沒引起老師們廣泛討論?』的書。
我認為原因之一,是它的封面。
趁著昨天的校慶運動會補假,我到東海敦煌書局買書。眼角瞄到書架最下層有一本叫《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的書。好奇的拿起來,看到封面心就涼了一大半:『好可愛的封面,這是童書嗎?』實在是引不起興趣的想要將書原封不動放回書架。蹲了下去,想想,既然都拿起來了,就翻閱一下子吧!!
翻了幾頁,我就迫不急待地想要與大家分享這本書了。
與我原先的想像不同,它不是童書,這是一本紮紮實實的研究報告。作者 Ken Bain 是紐約大學歷史教授,多年前被派任為教學卓越中心主任。為了提昇 (同仁的?) 教學效能,他很好奇的問:『究竟卓越教師們都是如何教學的?所謂的卓越教學與我們一般的教師在教學上有什麼樣的差別?』
但這個問題牽涉到何謂『卓越教師』。作者開始訪談一些學生,請學生推薦他們印象深刻的教師。他馬上發現,學生口中的卓越教師,不論他/她教的是自然科學或是戲劇,他們都有共通的特點。比方說,他們都很重視第一節課。
作者提到他在進行這個研究時,不小心翻出了二十三歲那一年,他初任教授時,為學生第一節課所做的準備教材。那是一張用過的信封,背面潦草的寫著四個問題:『教室在哪邊?教材要用哪一套?上課講述內容為何?學期考試如何進行?』
但是卓越教師們的第一節課不是這麼上的。為了讓學生在第一堂課就能夠對該學科有深刻的印象,他們會問:『經過學習之後,學生在智識、生理或情感上應該能夠做些什麼?老師應該如何幫助、激勵學生發展那些能力,並且培養實際運用技能的心靈習慣?老師和學生如何能夠確切理解學習過程的本質、品質和進展情形?老師如何評估自我在促長學習方面的努力?』
經由這四個問題,卓越教師們又引申出十三個更精確的問題:
因此,卓越教師的第一堂課就是與學生建立一個成長的許諾,讓學生瞭解經由這一學期的課程,他們可以達成的心智成長、在生活中如何應用課堂所學解決問題,以及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老師會利用什麼樣的方法引領他們進行學習。而不是一般老師在第一堂課所說的:『教材、評分方式、考試次數』等內容,卓越教師邀請學生一起成長。
看了上面的十三點,我想:『這就是我為什麼當不成卓越教師的原因!!』
除了自身的反省外,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會想起一些老師的身影:『喔,東海畜產系的劉琳琳老師就是這樣嚴格要求學生的人;喔,東海教研的趙長寧老師符合這個描述;對,靜宜師資培育中心的胡憶蓓老師就是允許學生不斷彌補自己成績的人;嗯,世新大學公廣系的蕭湘文老師就是這樣重視第一節課的老師 (蕭老師的演講在這邊)……』然後我想:『是的,卓越教師有許多特質是相同的,不論他們教的是什麼學科。』
去年我有機會與慧君、章儀兩位老師進行合科教學,讓我觀摩她們兩位老師的教學方法。事後我計畫將觀察她們兩人的教學記錄整理、比較再放上網路,以利自己反省教學上還可成長的部份 (喔,停工很久了……)。前一陣子寫特定瓦斯器具裝修 (一)、(二)、(三) 的用意也是在於將我觀摩其他教師教學的感想記錄下來。教師的教學之中有許多的隱微知識 (tacit knowledge),常常需要經由師徒制度,以形式觀摩及個人揣摩的方式進行學習。我試圖利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將我見到的好老師的教學隱微知識外顯化。
然而,這樣的工作,『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這本書做得更好。作者花了 15 年的時間,參與觀察了 6,70 位卓越教師的授課情形,訪談數千位學生對於修習卓越教師課程的感想,從其中,可以獲得許多個人教學成長的建議。這真是一本教師 (或公司訓練主管) 的葵花寶典。
讀完本書,還可以讀『促進理解之科學教學:人本建構取向觀點』這書。『促進理解之科學教學』是人本建構論大師 Novak 與其弟子共同寫作的一本書,雖然內容著重於科學教學,但關於人本建構論如何引領學生學習的描寫是值得任一學科參考的。『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所採取的就是建構論觀點。因此『促進理解之科學教學』 與『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之間有很多共通點,值得交互參考。
底下是《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的引言,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鳴?
當洛夫.林恩(Ralph Lynn)一九三二年大學畢業時,正好遇到美國經濟嚴重蕭條的窘境,儘管頂著各種學術獎章的光環,也只能靠著幫別人洗衣服來維持生計。十年後,他藉由函授課程取得了教師資格,當上高中的歷史老師。不過僅僅維時六個月,便於一九四二年末應召入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大多待在倫敦從事另一種類型的「去污」工作──檢查士兵的信件,防止他們向家園的親朋好友洩漏過多的軍事情報;剩餘的時間,就是讀讀歷史書籍。一九四五年退伍還鄉,於母校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位於德州的衛科市〔Waco〕)取得教職;之後,前往北方的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進修,獲得歐洲史的博士學位。一九五三年再度返回德州,而後擔任教授長達二十一年。
當林恩博士於一九七四年退休之際,有超過一百個在學界已經掙得一片天地的學生趕來致敬。其中包括曾經宣稱自己在幼稚園時期就認知所有人生大道理的著名作家羅勃.傅剛(Robert Fulghum),此刻的他也謙恭地讚美洛夫.林恩為「全世界最好的老師」。另外一名在一九九一年當上德州州長的學生安.里查(Ann Richards)寫道:「林恩的課為我們提供了一扇開啟世界的窗戶,對於像我這樣來自衛科小鎮的年輕女孩而言,真是個偉大的冒險。」這些課程──里查卸任州長之後又做了底下的補充說明:「彷彿一連串神奇的旅程,帶領我們探索歷史當中曾經出現過的偉大心靈與運動。」《時人雜誌》(People)的編輯賀爾.溫歌(Hal Wingo)在出道之前曾經上過林恩的課,他表示林恩對「複製人」(human cloning)議題的闡述,是他聽過最精彩的論辯。「再也沒有任何事能讓我對未來充滿這麼光明的冀望──」溫歌嘆言:「當我想到洛夫.林恩還能繼續傳遞智慧,引導下一代從現實邁向永恆。」
到底林恩做了什麼,能夠對學生在智識及道德發展上產生實質與持續性的影響?大專院校的卓越之師是如何幫助與激發學生優異的學習成果?范德比爾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細胞生物學教授珍娜特.諾丹(Jeanette Norden),是如何讓醫學院的學生沈浸於這麼專精的研究?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戲劇系的教授安.伍德渥斯(Ann Woodworth),又是怎麼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得以攀上表演事業的高峰?在複製人不被允許的狀況下,有沒有可能產生智靈上的複製,讓好老師的教學才華──比如加州大學厄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的唐.薩利(Don Saari)教授,他微積分課程的學生有百分之九十在系測驗當中獲得A的高分──能夠擴散出去?我們有沒有可能捕捉住保羅.特拉維斯(Paul Travis)和蘇海爾.漢納(Suhail Hanna)的魔力──他們於一九七○年代任教於俄克拉荷馬州(Oklahoma)中默默無名的小學校,日後又轉往賓州(Pennsylvania)、堪薩斯州(Kansas)等地發展,處處培育英才,引領學生進入新的智識境界?
到底是什麼因素能夠讓這些老師成功地教導多元背景的學生?讓我們來看看保羅.貝克(Paul Baker)的例子,他從事教育工作將近五十年,不斷地推陳出新,激勵學生展現出自己的創造力。一九四○年代,貝克為大學戲劇系設計一門名為「能力整合」(Integration of Abilities)的新課程,訓練創造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心靈充電與探索,結果不僅志在表演及藝術的學生深感興趣,也吸引了大批未來的工程師、科學家和歷史學家。一九五○年代末期,他運用這門課的精神,在達拉斯戲劇中心(Dallas Theater Center)以及日後的三一大學(Trinity University)造就了戲劇研究所的發展,並對全世界的戲劇製作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到了一九七○年代,他更充分拓展整合性的方法,在達拉斯的高中界開創嶄新的表演藝術,徹底改變許多原本被視為失敗者的生命。一九九○年代初期退休之後,他待在德州東部的鄉下農場,用同樣的方法為當地小學設計新的課程,讓社區學生的正規考試成績攀上歷史新高。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十五多年來,我一直在思索這樣的問題,觀察那些特優教師的實務操作及思考方向,他們確實為學生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學習成果。之所以對這樣的研究感到好奇,有很大原因出自於親身體驗,我的一生就遇到了好幾位極為成功的老師。我個人認為,教書這門工作是人類奮鬥歷程當中極少數未能從歷史經驗廣泛獲利的事業。偉大教師的誕生,感動激發了學生的生命,但是他們對於教學藝術本身的影響力至多只會透過幾名學生的效尤而傳遞出去。大多數的例子都是隨著哲人遠去,其教學見解無法傳承,新一代的老師必須從自己的實務經驗發掘新的智慧。最好的情況,不過是一些支離破碎的小技巧得以殘留,讓新老師從散漫的圖像拼湊出一點道理,但還是無法完整地領悟前人的智慧寶藏。
十年前,我親身經驗到痛失寶藏的悲劇──一名我未曾正式謀面的卓越教師不幸身亡。一九七○年代,當我還是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研究生時,聽聞一名剛從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畢業的新進教授,課堂上總是擠滿了學生,連走道都沒有空位。幾乎每一天,我都看到一群學生跟在湯姆.費爾帕特(Tom Philpott)後面,從教室走到系上的休息室,繼續延燒課堂中開啟的話題。一九八○年代末期,我的兒子和媳婦都修了費爾帕特的美國都市發展史,從他們的口中我感受到課堂激發出的嶄新問題與視野。學生狂熱的故事再度上演,教室始終座無虛席,其中還包括許多沒有註冊的旁聽生,他們按時報到,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充電,藉由大師之引導激發智識的火花。我很想訪問費爾帕特,了解他的教學心得,甚至可能的話,拍攝一些他上課的情形──只可惜等不到這個機會。沒有多久,他竟然自殺身亡。同事們藉由頌辭記錄了他的成就,學生們打從心底懷念他的授課,或許也有少數學子追隨老師之後承繼了他的部份才能。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他絕大部份的教學資產與實務經驗都將因其死亡而付之一炬。費爾帕特在芝加哥關於社區發展的學術研究可以長存於世,但是他並沒有為自己的教學技能留下任何報告,也未曾有人在這方面付出心力。
本書所要嘗試的,就是針對一些美國最優良的教師,探究其集體智慧與技能,不僅記錄他們做了什麼,也著墨於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更重要的是,開始將他們的實務操作予以概念化的整理。原本的研究只局限於兩所大學,後來逐步拓展,總共納入了二十四所學校的傑出教授──從入學簡單的小學院到競爭激烈的研究型大學都有。有些教授的學生,大都具備了良好的學術背景;有些則畢其心力於成績普遍低落的對象。算起來,我們的研究團隊觀察了大約六、七十名教師的教學實務與想法。其中有三十幾位的記錄是非常周延細緻的;剩下的,相較之下就沒那麼完善。關於後者,有許多是我在范德比爾及西北大學策劃之年度系列演講中的講員,他們在教學上個個成果斐然。探訪對象包括醫學院以及大學各科系──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藝術等等──的教授。還有幾位來自於管理研究所,另外有兩名任教於法律學院。我們想要藉由傑出教授的作為及想法,來了解教學成就是如何達成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知道他們的經驗教訓能否對其他教師產生助益。這本書的主要對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但我相信其中透露出來的結論訊息也會吸引學生及家長們的興趣。
卓越的界定
研究一開始,必須先界定我們口中的傑出教授是什麼意思。這項工作,其實相當簡單。所有納入我們顯微鏡下觀察的教授都已經實質產生卓越的教學成果,以各種方式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感受產生持續而深入的正面影響。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方法,並非關切之重點;只要他們在過程中不會傷害到學生(或其他任何人),獲致成果的個別手段不是我們想要區隔的主要課題。引人側目的演講風格,活潑的課堂討論,以解答問題為基礎的實務操演,以及廣受歡迎的田野調查方式等等,或許有助或無助於卓越教學目標的達成;但是無論如何,它們的存在與否,並不是我們篩選探查對象的標準。我們選擇這些老師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造就了重要的教學成果。
然而,我們該如何判定一名教授確確實實在學生的學習上有著深遠的助益與啟發?關於這個問題,就複雜了許多。沒有單一的證據法則可以適用於每個案例。我們只能廣泛地尋找任何形態的卓越證據,一旦發現了足夠的證明,便將該名教授列入研究的對象。有些個案的證據彷彿貼了標籤的包裹,明顯而確鑿;有些個案就必須抽絲剝繭,從四分五裂、沒有標記的零碎線索,努力拼湊出完整的圖像,這就有點像是人類學家在尋覓失去的文明一樣。究竟怎麼樣的證據形式可供參考,通常取決於當事人本身及其所處之領域。
范德比爾大學醫學院的珍娜特.諾丹和西北大學戲劇系的安.伍德渥斯,正好說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證據模式。諾丹的醫學院學生必須面對國家醫學測驗委員會舉辦的標準檢試,以及美國醫科執照的資格考;所以這兩項測驗的集體表現,就可以相當程度地顯現諾丹的教學成果。當然,其他面向的證據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一致證言,諾丹之授課讓他們無論在專業知識、國家考試和執業實務上,都奠下了良好的基礎;精心設計的隨堂測驗,幫助學生知道如何應用寬廣知識於特殊個案,藉此加深理解的程度,並學習複雜的臨床推理技巧;同僚讚美地表示,諾丹的學生在學校裏都已經為日後的工作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諾丹贏得了各式各樣的優良教師獎章──無論是校方頒發的或者是學生票選的,有些還拿了好幾次,遠超過現在學校所限制的次數。范德比爾大學的校長於一九九三年設立教師終身成就獎,第一位接受這項榮譽的便是諾丹教授。二○○○年末,美國醫學院學會頒發了代表卓越之師的羅勃.葛萊斯爾(Robert Glaser)獎給她。
同樣地,安.伍德渥斯一生所獲得的教學獎章也是不勝枚舉──其中包括了西北大學所贈予之教師終身成就獎。然而,這些榮譽雖然重要且具實質意義,但是畢竟不能當成學生學習成效的直接證據。伍德渥斯的教學領域非常重視學生的外在表現,但是對於戲劇成就之評判卻沒有一套標準測量模式。是怎麼樣的資訊說服我們,相信她是值得探究的對象?首先,我們蒐集到大量的學生證言,不僅對伍德渥斯的機智幽默讚不絕口,也都感念她在他們身上造成的實質效果。一面倒的正面證詞(「你在她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絕對比其他課程多得多」;「這堂課改變了我一生」等等),再加上問卷中關於激發智能興趣和幫助學生學習等項目,伍德渥斯皆獲得完美的評價,著實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關於她實際的教學狀況,我們手邊也掌握充分的證據,這些訊息的來源包括學生感言、伍德渥斯自己對課程的說明,以及長達一學期的親身觀察。最後,我們也觀賞了學生的表演成果,無論是完整的戲劇公演或是課堂中的操作演練,處處可見她幫助學生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然而,學生與同事的訪談再多,仍不足做最後的定論。我們希望從各個面向的資訊來源,來肯認個別教師的確是值得研究的。雖然我們並不堅持每一位教師在各種層面所獲得的支持完全相同,但是我們還是設計了兩項嚴格的篩選方法,只有通過檢測者才會納入最後的研究分析。
首先,我們堅持要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學生對該名教師的教學高度滿意,並激發出進一步學習的熱情。這絕非單純的人緣競賽;我們不會只因為老師受學生歡迎,就對其產生興趣。我們想要肯認的訊息是,老師是否在智識教育上確實打入學生的內心,激起他們繼續學習的渴望。然而,我們也不認同某位校長提出的檢驗標準:「學生喜歡上課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否學習到課程內容;」而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只看他們在期末考的成績高低。」我們當然也關心學生在期末測驗的表現,但是必須與其他證據合併整體觀察;學生的理解情況,必須能通過各種形態的測試,而且他們日後的想法、行為和感受也是考量的重點。考完就丟開書本,絕非我們樂見的現象。我們相信,如果學生憎惡課堂中的學習經驗,將來也很可能不會繼續研讀,或甚至會將已經學過的東西完全還給老師。老師藉由懲罰性的威嚇或者過度繁重的功課,就短程而言,或許可以有效地逼迫學生強行記憶課程內容;但是長遠來看,卻很可能把學生給嚇跑了,不再對相關課題產生興趣。任何一名教師,如果引發學生對課程主題的憎惡,便顯然違背我們「不造成傷害」的原則。
我們了解,有些教授確實很成功地激發了小部份同學的學習熱情,但是對其他學生的幫助卻十分有限。許多同事對我描述,從前遇到的一些教授是如何激勵其個人之智識發展,然而其他大部分的同學卻無法從中獲益。這些人明顯地愛戴恩師的作風,甚至起而效尤;他們以身為老師的得意門生為榮,或許還因此相信這種切割菁英階層的方式才讓他們得以出人頭地。這樣的教授,對於學術發展或許真有貢獻,不過並不列入我們卓越教師的行列。我們想要尋覓的目標是那些持續幫助學生超越眾人期待的老師,他們可以將一般被視為豬耳朵〔頑石〕的學生打造成漂亮的絲錢袋〔玉帛〕。
第二項嚴格的檢測標準關係到學生實質的學習內容。這點並不好處理,因為它牽扯到各門學科的差異。我們希望尋求的佐證是,相關領域的同僚肯認該名教師之教學目標的確具有實質意義。然而,我們心中對底下的可能性還是抱持開放的態度:某些傑出教授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其實深具價值,只是超越了傳統的學科界限,或者甚至在某些情況,侵犯了領域內部份衛道人士的信念──舉例而言,醫學院的教授將個人與情緒發展整合至某基本科學的課程,進而對醫學領域的界定產生顛覆性的轉變。事實上,從高度成功的教學案例來看,大部分都挑戰了傳統的課程定義,這讓我們相信,老師確認人類學習為一複雜過程的態度,對於學生的吸收成效大有助益,即使把焦點放在所謂的課程核心內容亦然。因此,我們必須引入比較概括性的教育價值,不是單從某個特別學科的角度來看,而是著眼於更為寬廣的教育傳統,肯認文理精神(包括自然科學)、批判思考、問題拆解能力、創造性、好奇心、關切倫理議題等價值,同等看重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並且多方涉獵造就該門知識的各種方法進路及證據法則。
簡而言之,我們尋找的研究對象一般都已經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他們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不僅受到該領域同僚的尊敬與讚美,同時也獲得整個學界普遍的認同。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嘗試納入一些遊走於現存規範邊緣的成功案例,以新穎而重要的方式定義教學寶藏。另外,我們還研究了某些教師,他們在部份課程成效卓越,但在其他課程就顯得較為平凡。舉例而言,有些老師特別對大班或小班得心應手,或者能夠特別在基礎或進階課程展現才華,但無法同時在兩者皆出類拔萃。這樣的個案,可以讓我們有機會針對同一名教師的不同課程,做成功與失敗的相對比較。
理論上,我們希望研究對學生有持續性影響的老師,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證據非常困難取得,尤其是在研究初期的階段。我們訪問到一些學生,在修課幾年之後仍然對某位教授念念不忘,完整陳述該名教師如何感動他們心靈、影響他們生命的故事。然而,我們並沒有對學生的後續發展做系統性的追蹤,也不能單單仰賴學生的訪談證言做為篩選卓越教師的標準。事實上,我們尋找的是能更快速顯現「持續性影響」的證據。一九七○年代由若干瑞典學者發展的「深度學習者」(deep learner)概念,引導我們覓取「持續性影響」的指標。
我們假設「深度學習」是持續性的,因此在訪談的過程當中,特別留意學生描述自我經驗時,採用的語言是否透露出獲致深度學習的訊息。他們是否提及「習得課程內容」的字眼,或者表示發展出理解能力、為自我開創新意、「進入狀況」以及「通盤了解」等等?會吸引我們注意的,不是學生述說他們記住了多少,而是他們理解了多少(當然也因此記住了許多)。許多學生的證辭清楚而明白:「豐富生命」,「改變一切」,甚至「徹底洗腦」。我們希望獲取的訊號是,學生開展出多方位的視野,培育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課程觀念;對於概念與資訊,可以自行分析推理,並且廣泛應用上課的素材,與先前之學習及經驗融會貫通。我們要追問的是,他們對於課程的假設、證據與結論,曾經靜心思索了嗎?
讓我們來觀察兩組截然不同的評論敘述。一組的學生證言顯示,該門課程「課業繁重」,教授有效地激勵他們「完成目標」,整個訓練過程周延公平,正如一名學生所描述:「考試內容絕不會超出授課範圍,所有問題一定都似曾相識,毫無意外。」。學生們對自己能夠在該課程成功欣喜萬分,對老師讚譽有加,因為老師助其達成目標。雖然這些評語相當正面,但是無法看出是否造就了深度學習。相反地,另一組的學生證言則透露,經過學習之後,他們「現在能夠把很多事情有效地結合」,思惟習慣「徹底轉變」。他們展現進一步學習的熱切,對於尚未掌握的茫茫學海充滿敬畏與好奇,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想多跟該名教師學習而興起改變主修的念頭。「修課之前,以為必然枯燥乏味,」一名學生解釋道:「結果卻完全不是那一回事,有趣極了!」他們興致盎然地談論課堂激起的議題,描述課程如何教導他們從不同的面向思索事物,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計畫如何利用所學開創生命。一而再、再而三地聽到這些學生回顧從前的論辯內容,質疑既定的假設,細緻區隔結論與證據的差異。他們提及因為課程之啟發而進一步閱讀的書籍,談論曾經展開的相關計畫或計畫是如何變更的。一名學生描述某門數學課程的經驗:「老師不單顯示解答問題的技巧,還幫助我們如何思考問題,靠己之力面對困難。像我現在,就比較有能力思索問題的來龍去脈了。」另一名歷史課程的學生回憶道:「我們不單單記憶歷史事蹟,更重要的是必須思考其中的論辯與證據。」相較於第一組的證言,第二組充分顯示出持續性影響的訊號。
隨著研究計畫之開展,愈來愈多同事對此表達高度的興趣,並經常會推薦一些特定人選。所有可能的研究對象進入計畫時都要經過一番檢驗,我們必須觀察其教學目標,尋找相關佐證,確認他們是否造就意義非凡的成果。有時候,我們悄悄地把某些推薦名單排除在外,並不是因為認定其資格不符,而是因為我們無法獲得足夠的資訊證明他們應當成為鎖定的目標。本書之宗旨不在突顯誰未能列入最後研究的對象,而是儘可能地從最成功者吸取教訓;因此,我雖然明白指出某些分析的人選,卻不提供完整的名單。
今天上到影響酵素作用的因素。上完後我在黑板上畫了四條曲線,然後開始問問題:
『第一條線代表有一種酵素在 10℃的時候作用最快;第二條線代表有一種酵素在 20℃時作用最快;第三種酵素在 37℃時作用最好;第四種酵素在 70℃時作用最佳。請問,哪一種酵素最有可能是人類體內的酵素?』
『第三種!!』全班很有精神的回答我。
『為什麼?』『因為它在我們的正常體溫下作用最快速。』『答對了!!』
『那有沒有什麼樣的生物,體內的酵素要在 70℃ 的環境才能作用的比較好?』
『……鼠』,我的前任自然小老師,義勝,說了一個答案。
『什麼?抱歉,我沒聽清楚,請再說一次。』
『火ㄧㄢˊ鼠!一種生活在火山中的老鼠。』
聽到這個答案,我心想:『不會吧?火岩鼠?連神奇寶貝都出來了?』
所以我拿著麥克風,大喊一聲:『去吧,皮卡丘!!』
全班聽了之後楞了一下,然後全都笑翻了!!
但義勝卻是一臉受傷的模樣:『怎麼會扯到皮卡丘,人家我是很認真的在說耶!!我說的是生活在火山附近的老鼠,好像叫火炎鼠。』
『抱歉,抱歉,我以為你在耍寶,所以故意糗你一下。好吧!!既然你是正經的,那我也要正經的回應你,一般來說,即使是生活在火山區的老鼠也不會有那麼高的體溫。不過,溫泉裡面的魚就有可能。甚至海底火山附近 500℃ 的水溫中還是有生物存在,這些生物體內的酵素就需要比較高的溫度才能發揮最佳作用。』
講完這個就下課了。
回辦公室的路上,我想到剛剛在課堂上發生的糗事,還是忍不住一路狂笑。回辦公室後跟慧君、潤玲說這個笑話,她們也都笑翻了。慧君邊笑邊說:『你的前任自然小老師心裡一定很受傷,要好好安慰他喔!!』
嗯,好像是這樣沒錯……
所以,義勝啊,你要堅強的活下去喔!!:D
網路上資訊太多了,有時候找個資料卻發現資訊雖然多,但很多都是不適合我們使用的。難得翻到一個網頁是我們喜歡的網頁,當然要趕緊將它記錄起來,日後可以再繼續觀看。
大家熟悉的『我的最愛』就是因應瀏覽網頁的需求而出現的書籤系統之一。不過,現在我們有更新、更好的選擇,那就是被愛用者暱稱黑米的 HEMiDEMi。
用 HEMiDEMi 可以將自己覺得不錯的網站收集在一個即時更新的網頁上,祇要有電腦,可以連得上網,就可以看得到自己收集的書籤,不會因為換了一台電腦就看不到書籤。
你也可以將自己的書籤網址告訴好朋友,讓他們隨時隨地可以看得到你收集的書籤。 HEMiDEMi 這類網頁書籤可以與朋友分享,還可以針對書籤內容進行討論,所以又被稱為『社會性書籤』。
認識 HEMiDEMi 之後,再回頭來看看 IE 的『我的最愛』,我們很容易就發現『我的最愛』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它祇能在一台電腦上使用。如果今天你在家中電腦新增一些不錯的網站到『我的最愛』中,你到了另外一台可能無法使用。
要再找一次,有時也找不到,因為那可能是一層層連結又連結時發現的網站,自己都忘了怎麼找到的。這時候要在別台電腦看這個你覺得很棒的網頁就看不到了。
還有,『我的最愛』內的書籤也很難分享給自己的朋友,你看到的好網頁,除了用 Email、MSN、Yahoo Messeger 傳給自己的朋友之外,別人是沒辦法與你一起分享好東西的。
可是用 Email、MSN、Yahoo Messeger 又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朋友不是隨時在 MSN、Yahoo Messeger 上,傳給他不見得看得到;用 Email 又常常會掉信……以上種種都是『我的最愛』不足之處。
最早提供社會性書籤服務的是 http://del.icio.us/ 這家公司,它的網址的三個部份組合起來是英文字 delicious (美味、好吃) ,所以大家又稱它『美味書籤』。
雖然美味書籤的歷史最悠久,功能也相當豐富,但是它的英文畫面對於許多懼怕英文的人而言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如果你可以接受英文畫面,那麼在 http://del.icio.us/ 上面可以發現最豐富的訊息。
在臺灣,據我所知至少有兩家公司提供了社會性書籤的服務:一家是智邦的 MyShare 服務;另一家就是本文所提到的 HEMiDEMi。至於哪一家的服務比較好?我祇用過 HEMiDEMi,覺得它還滿方便的。申請 MyShare 要填的資料較多、引不起我的興趣,因此並未實際使用過,不便說明。
首先,請先連線至 HEMiDEMi,選擇註冊。
不註冊可不可以使用這些服務呢?很可惜的,並不行。惟有註冊,系統才能區別每一個使用者的個人書籤,因此不註冊不行喔。
一定要填寫的項目有:『使用者名稱 (請用英文)』、『密碼』、『再輸入一次密碼』、『Email』、『再輸入一次 Email』這五項。暱稱、所在地、個人興趣這幾欄可填可不填,日後都還可以修改。
輸入必填的五項後,按下確定。系統會寄一封信到你的 Email 信箱中,請至 Email 信箱收信,按下信件中的『認證 Activate』鈕,你的帳號已經啟用成功。
昨天學校辦了一整天的卡內基研習,規定服務未滿三年教師都得參加。
我確信這種研習一定有它的優點在,否則不會一場研習好幾萬元企業界人士仍然趨之若騖,若能參加必可以從這類研習獲得許多成長。
但不知道為什麼,對於這類發揮人生光明面的研習,我總是本能性的排斥。如果不是因為學校硬性規定一定要參加,我一定第一個烙跑。不過既然跑不掉,我還是很認命的參加,並且玩的很開心就是了。
這一天的研習一共有五個主題,其中一個是強化自信。
嗯,就是希望大家想想自己有什麼成就並寫下其中三樣,看著寫下來的成就告訴自己:『我很棒!!』,而不要對自己沒有信心之類的。
與我同一桌的教學組許組長這樣寫著他的成就:『排出課表』。
講師要許組長說說為什麼他覺得排出課表是一件偉大的成就,許組長說:『我們全校有 71 班,每班每週有 35 節,全校有 2485 節課。這些課要分配給全校 157 位老師。有些課還是能力分組,要好幾個班排相同的課表,要完成這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真的不容易。所以我覺得排出課表是我的一個成就。』
我很清楚排課的辛苦:許組長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工作到三、四點;開學前一個星期他幾乎沒睡覺,就住在學校中排課,終於在開學當天將課表排出來 (跟課表一起出來的還有他滿臉倦容、鬍渣,以及這個星期才跑出來的一堆白髮)。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早一點作業?為什麼要這麼趕?課表到開學當天才排出來,是要老師們怎麼備課?教學組整個暑假是都在玩是不是?
說實話,這是有許多苦衷的。每年有許多老師退休,有許多新進教師。在教師甄試結果尚未確定之前,訓導處沒有辦法確定各班導師名單;各處室也沒辦法決定行政人員的名單。
拿不到導師名單、行政人員名單,教學組就沒辦法進行排課的第一步驟:配課,更甭說是之後的排課了。(*配課:安排老師去教某一個班級的課)
你說:『有這麼嚴重嗎?不能先配一些課,然後確定導師、行政名單後再微調嗎?』
很不幸,真的有困難。因為專任教師每週至少有 21 節課,而導師祇有 15 節、組長祇有 2 節 (我們學校是大型學校,組長的課變的很少)。
如果一個數學科的組長下來休息,換一個生物科的老師接任組長,那麼數學科馬上多出一個專任教師,而生物科立即少了一位專任教師,必需從其他數學老師處挪一些課給剛從組長位子卸任的這位教師,將新接手組長的生物老師的課挪給其他生物老師接收。
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啊!!數學課通常每個班一個星期有五節課,將一個班的數學課挪給這位下來休息的教師後,原本的授課教師就少了五節課。未滿 21 節怎麼辦?於法不合啊!於是得再從其他老師那邊調一些節數較少的課 (如綜合課) 給原本的老師,東挖一點,西補一點,讓每一個人的課能滿足 21 節。
生物科那邊也是大問題,因為少了一位生物老師,所以這位組長的課要其他人分擔。生物課一週四節,一旦分出去,其他生物老師的課一下就多了四節出來,又得再挖一些比較少節次的課給其他老師,讓每位教師的課在 21 節左右。
如此結果除了累死挖東牆補西牆的教學組外,每個老師也都哇哇叫。因為每個人都接了一大堆很奇怪的課,比方說數學老師要去上綜合、社團;國文老師要上公民之類的。
這祇是一個組長變動的結果。
而每年有二十幾位專任教師要接一年級導師,有數量不明的組長想下來休息。每一個人的職務改變都需要經過這樣修修補補的動作。所以,在沒有導師、行政名單之前先配課,其實祇是做白工,因為其結果就是原本的配課計畫大變動,變得與重新配一次課差不多。
如果教甄的結果是教師沒來報到,或報到後就要去當兵,那麼還得進行代理教師甄選,配課時間又要往後延。
所以教學組的工作就是與時間賽跑,從拿到導師名單、行政名單的那一天開始 (大概是 8 月初),每天工作到三、四點,最後一週不眠不休的加班,將課表排出來,讓整個學校可以開工。(ps: 沒有加班費。)
因此,許組長認為這是他的一大成就一點也不奇怪。
祇是,也當過教學組的我,並未將這個列入我自己的成就記錄表中。
我寫的成就是:『考上教甄』。
轉頭看看坐在我旁邊的慧君老師,她是前年與我一同考試的生物榜首 (她筆試、試教、口試都是第一,我一路被她巴假的),她寫的成就是,嗯,一樣是『考上教甄』。
雖然說現在我們常常跟實習老師、學弟妹說:『教甄其實很簡單,不用太擔心。』但是在我們心中,還是覺得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成就。
我在小組中分享我的成就時,我說:『剛開始實習時,我一直覺得我是考不上教甄的。畢竟每年有那麼多實習教師,有幾萬個流浪教師,但是缺額那麼的少,怎麼樣都覺得這不可能讓我考上。應該會有許多比我更聰明的實習教師,或是已經流浪多年,有多年代課經驗的老師考上。所以我就這樣一直無心準備教甄,每天實習完回家就睡大覺,一天拖過一天。
直到一月,我心想,如果準備了考不上倒也就罷了,我這樣子完全不準備,是還沒上戰場就放棄了,根本一點考上的機會都沒有。有準備至少還有些希望,不努力則可以確定完全沒有機會。
所以我從一月開始讀書。每天實習完回到家大概八點左右,東摸摸西摸摸,洗個澡吃個飯,大概十點多開始讀書到一、兩點睡覺。四點再爬起來寫論文、讀書。
這樣的日子一直撐了下去,終於在六月結束實習後 7/19 通過碩士口試、7/22 考上教甄,同時完成兩件大事。』
慧君分享時,她的心路歷程與我差不多:『我也一直覺得自己考不上,所以就一直拖著沒有準備。一直到了四月多才覺得不努力不行,不能還沒上戰場就這樣放棄掉。所以四月多開始讀書。但因為比較慢了,所以我還有去補習,直接聽別人整理好的重點。衝了三個月,終於考上,這讓我很高興。』
(我一面聽,一面想:『可惡,準備三個月就把我巴假的!!XD』)
下課時與同樣是東海畢業的琬伊聊天,她大笑:『我知道,我們這邊也都是寫考上教甄!!』(她們那桌七個人都是今年考上的新進教師)
顯然,考上教甄對於許多新進教師而言,都是自己所完成的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不過,對於某些老師,這個成就更加刻骨銘心。
在小組分享完後,每組要推派一位上台與全部學員分享自己的成就,琬伊她們那一組推派出來的老師一面說她考上教甄的經驗一邊落淚:『我在今年考上之前已經考了五年了,每年放榜時,看到沒有自己的名字,那種打擊真的很難承受,也不敢去面對親友 -- 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詢問。今年考上了,我才終於敢再面對自己的親戚朋友。』
五年,加上今年是第六年了。這真的不容易啊!!沒有過人的毅力是沒有辦法支撐下去的。準備教甄時的辛苦我也體會過,老實說,半年我就覺得很累了,這樣的日子要過六年,那真的是難以想像,我祇能心底給這位老師鼓鼓掌,了不起!!
祇不過,隨著少子化時代的來臨,教甄環境越來越困難,日後這樣的老師也會越來越多吧?
前一陣子教育部補助學校 134 萬以建立一間語言教室,提供學生較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語言教室的設置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硬體式設備,另一種是軟體式架構。比如說中興大學外借給全民英檢用的教室就是硬體式語言教室,使用者面前有一台小小的機器可以收聽教師播放的英語課程,也有錄音卡座可以錄音,將學生會話練習的過程錄下來,重覆播放、修正發音。
軟體式的架構則需要為每位學生配置一台電腦執行語言學習軟體。優點是功能可以比硬體式學習機更豐富多元,也可以很方便的更新版本增加新功能,但因為要每位學生都將電腦開機才能使用,所以在易用性上不是那麼方便。
[@more@]
我是電腦小孩,問我對哪一種方式較喜歡的話,我一定選擇軟體式架構。光是想到硬體式架構要為每一位學生安裝一台語言學習機我就頭大。這些硬體式架構都是特殊規格,壞了一定要原廠幫忙維護,原廠倒了就沒戲唱了。軟體式架構的語言教室就沒這個問題,電腦壞了大可換一台,程式重新安裝之後馬上又可以上工,在使用的持續性上可以有較佳的表現。
不過潤玲組長、阿杜組長、會計曾主任、英文領域的秀琪老師與安騏老師去參觀幾個學校的語言教室 (有些學校軟體式、硬體式語言教室都具備) 及實際教學情形後發現,還是硬體式架構比較適合教學需求。
軟體式架構最大問題在於學生端電腦一定要開機才能進行教學。電腦一開,學生還上不上語文課程就難以掌控了。
而且年限一久,電腦開始這邊壞那邊壞的時候,老師上個語文課還要充當電腦教師修電腦,會使教師使用語言教室進行教學的意願大幅降低。硬體式機件毀損請廠商直接換修一台就可以解決 (當然前提是他還沒倒閉),教師利用語言教室的門檻較低,因此參觀各校實際教學後,大家得出:『使用硬體式教室』的結論。
有了結論後,潤玲綜合各校的使用意見,開出本校語言教室所需規格上網招標。今天就是這個補助案開標的日子。
這個補助案有個但書,教育部要求學校不准以合理標、有利標開標,祇能以最低標開標,所以會有什麼樣的牛鬼蛇神出現都不知道。昨晚潤玲緊張到半夜三點醒來再也睡不著。
一早來她問我有沒有空上去幫忙審各家廠商規格。學生放颱風假嘛,沒課,閒著也是閒著,又沒見過開標的過程,所以就答應隨她到開標現場去長長見識。
一共有五家廠商前來,其中一家未附上完整證件,所以失去投標資格,我們祇需要審四家廠商即可。第一家廠商,『看起來』沒問題,他們的產品型錄所列出的功能符合我們的需求;第二家,好像也是沒問題;第三家,似乎也沒問題,第四家再沒問題就是要直接開標以最低標得標了。
第四家的產品型錄一打開,『咦?他在寫什麼?』
第四家廠商送來的規格書上面寫的模糊不清,潤玲與我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搞不懂他的詳細規格究竟是如何。翻著翻著,我看到其中一句話相當詭異。
『潤玲,為什麼他的規格書上面寫著:「學生子機需有 Slow、重覆播放功能……」,如果是他的規格書,那應該是寫:「學生子機有 Slow、重覆播放功能……」吧?怎麼會多出來一個「需」字?』
再將他的規格書前後看了一下,發現幾乎每一句都有這樣的錯誤。多看幾次,卻越覺得這些有問題的句子看起來都很眼熟……
我的天啊,這根本不是他們公司的產品型錄,這是我們學校開出來的規格需求表啊!!他將我們的規格需求表 copy 過去,加上他們公司的 Logo 後用彩色雷射印表機印出來,偽裝成他們公司的產品規格書,就送過來投標了!!這根本就是騙子!!
我很不爽的嗆這家廠商:『先生,你帶來的產品型錄有項規格是這樣寫的:「學生子機需有 Slow、重覆播放功能……」』
『嗯,對啊,沒錯,這是我們公司的產品規格!!』
『那麼請再看一下我們學校的規格需求表,怎麼也有這一句,一模一樣,連標點符號都相同。而且不是祇有這一句完全相同,我還可以唸幾句給你聽。你這根本就是直接拷貝我們學校的需求表再偽造出來的規格表,這樣子我們沒辦法審你的規格。因為你送這種偽造的規格表來,我完全無法知道你的實機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無法審你的標案。』
這廠商也著實不要臉:『哎呀,你不要太執著於規格啦!!採購法我們比你們清楚的多啦!!我們送過來的產品規格符合你們的要求的啦!!而且還有好幾項優於你們所開的需求耶。』言下之意就是,雖然他開的是偽造的規格表,但是他一切符合採購法的規定,我們不接受都不行!!
幸虧潤玲機靈的發現這家廠商少了一項重要的證明。潤玲要求這些廠商必需檢附產品通過國家 FCC/CE 磁檢證明 (一共有四種檢驗,祇需通過一種即可),但這家公司沒有。他信誓旦旦的說他們公司產品有通過檢驗,但是要得標後的三個月才能夠將證明附上。
無論如何,他沒有符合規格需求,所以無法參加投標。事後看他列出的投標價格,134 萬的工程,他開 102 萬,遠低於其他三家廠商所開的價格。如果不是潤玲發現他未附上相關證明,這個工程就由他包走了。那麼對學校而言,此工程帶來的不是一間語言教室,而是一連串無法收尾的大麻煩。
前幾天看新聞,為了台中市的圓形劇場遲遲無法結案的問題,胡自強市長大發脾氣,有意要將都設局局長換下來。都設局長無奈的說,廠商的規格就是不合,怎麼驗收結案呢?
這個情形差點就發生在我們學校。教育部定死規定,要求要以最低標開標,不管來的是什麼牛鬼蛇神,反正誰的價格低就給誰包工程。屆時,廠商擺爛無法收尾時,校長、總務主任、事務組長、設備組長一干相關人員每天跑不完法院。上面的人定死規定,要下面的人來承受這樣的傷害。
這次這家廠商以偽造的規格表前來投標,下次其他學校有相關工程時,他恐怕連磁檢證明都偽造一份了。如果能以合理標、有利標來開標,至少有機會可以將他拒絕在外;但如果祇能以最低標開標,那其他合法廠商祇能被玩假的。對其他廠商及業務承辦單位都不公平。
想想實在覺得很無力,在公家單位,有許多事縛手縛腳,比方說標案就是要依著採購法來進行。明明是有問題的廠商,他還能夠氣定神閒的說:『採購法我們比你們清楚的多啦!!』但我們連拒絕他的權力都沒有,而這種弊端,在私人機關很容易就可以避免。而且才 100 萬的工程就吸引了這樣的廠商前來搶標,政府動輒數億的工程,真是令人為這些工程的品質感到憂心。
不過,剛剛在回家的路上又想到,嗯,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弊病,所以我在公家單位服務才有意義:我可以盡我所能的避免這些事情再發生。像今天,潤玲成功的將這家廠商拒絕於標案之外,至少就為全校 2700 位同學,以及未來幾年的學生尋求到不少福利。
要幫助一個人就不容易了,一下子幫了 2700 位同學,不在公家單位哪有這種機會?
計算了一下 119 班自然期末考的分數,發現幾位同學進步的幅度相當大,值得讚揚一番!!
這些同學中,有 5 個人進步達 20 分以上,11 位同學進步 10-19 分。雖然說期末考題目比較簡單,但能進步這麼多還是不容易喔!!
底下就公布一下這幾位進步幅度較多的同學的分數吧!!:)
進步排行榜 | 姓名 | 進步分數 |
第五名 | 李映蓉 | 20 |
第四名 | 李道宇 | 22 |
第三名 | 李禹函 | 23 |
第二名 | 邱倖宣 | 30 |
進步排行榜的第一名是,噹噹噹噹,喔,讓我賣個關子,請點選『閱讀全文』繼續揭曉!:)
[@more@]
嗯,大家都點選進來了喔?那我們就繼續發表吧!!
噹噹噹噹,進步排行榜第一名的得主是:
進步排行榜 | 姓名 | 進步分數 |
第一名 | 張郡妤小姐 | 35 |
恭禧她得獎。
喔,得什麼獎啊? 飲料一杯如何?:) 嫌太少的話,飲料五杯也沒問題啦!!祇要她喝的下。哪個同學通知她前來領獎啊?
讓我們看一下前五名的名單,我發現班上僅有的三位李家子弟全都上榜了耶,分佔三、四、五名。
看看第五名,映蓉。嗯!!映蓉都很認真上課,也很努力寫筆記,進步這麼多,是她應得的!!
第四名,道宇。哇!!這真的不容易啊!!每次改筆記時,雖然覺得道宇有在進步,但是實在不太能預想到他會進步這麼多!!Good Job!!
第三名,大禹寫的信。啊,自然小老師終於發奮圖強,回復原有的水準了!!我感動的都快流淚啦,姑娘!!二年級繼續加油啊!!
第二名,倖宣。這很不容易喔,進步 30 分!! 雖然期中考發生一些事情、沒考好,但是沒有因此放棄掉自己,看得出來倖宣有在努力!!很棒,沒有因為一些小挫折就放棄!!加油啊,努力的往二年級邁進吧!!
第一名,郡妤,這我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了,真的很厲害!! 能夠進步 35 分,代表之前實在是考的不好,但是在這樣考的不好的情況下還願意繼續努力,而且進步這麼多,實在是讓我很感動!!
不過我在想啊……這是郡妤化悲憤為力量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郡妤,雖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啊,但最好是新的永遠不要來,這樣妳才會繼續化悲憤為力量!!XD
好,那我們繼續公布 6-16 名的同學名單。
進步排行榜 | 姓名 | 進步分數 |
第六名 | 林俊羽 | 18 |
第七名 | 劉建宏 | 18 |
第八名 | 卓佳葦 | 18 |
第九名 | 戴法昭 | 16 |
第十名 | 湯承穎 | 15 |
第十一名 | 陳梓豪 | 14 |
第十二名 | 楊喻筑 | 14 |
第十三名 | 江國蓁 | 13 |
第十四名 | 程彥融 | 12 |
第十五名 | 林心怡 | 11 |
第十六名 | 廖顯庭 | 10 |
嗯,我聽到好幾個同學告訴我,說劉建宏現在很認真的在讀書,期末考每科進步都非常多。從自然科的考試來看,他進步了 18 分,真的是很不錯!!努力有代價喔!!:)
心怡問我:『老師,看到同學有進步,你會不會高興啊?』
哎,這還用說?哪個老師看到自己的學生有進步會不開心的啊?開心、開心、開心極了啊!!雖然二年級自然要換別的老師教了,但是,119 的同學們啊,繼續努力吧!!我會祝福你們的!!
放上幾張這一年幫大家拍的相片。
那怎麼祇有這幾張呢?沒辦法,大家都不讓我拍照,所以沒什麼東西留下來。我在自資班,每次上課都可以拍一堆相片回來。在 119 都沒有記錄,很可惜。
大家以後要大方點,要不然畢業後都沒有東西可以紀念嘍!!
前幾天回台南的家,恰巧我妹也帶著她新買的一些 DVD 片子回家。趁著假日,我看了其中一片:『天の鼓』。
不像之前介紹的 Elisabeth 是音樂劇,看不懂聽音樂也行;天の鼓是是寶塚的舞台劇,春野壽美禮主演,一切日文對話,又無字幕,鴨子聽雷的我就祇能跳、跳、跳著看有音樂的片段,喪失了許多楽趣。
但其中有一段,給我很深的印象。
主角從小被父母遺棄,井頭氏在草叢邊發現他,並將他帶回收養,取名為井頭虹人。發現虹人時,其身邊有一小鼓,井頭氏以為那鼓是上天賜與虹人的,因此從小就讓虹人接受打鼓的訓練。
無奈虹人鼓藝不佳。井頭氏大嘆:『原以為他是上天的孩子應該特別會打鼓,原來鼓藝也是普通而已。』受此刺激,虹人開始發奮練習。
但鼓聲極大,影響了他人作息。為了不造成他人困擾,虹人想到一個方法:他並不真正擊鼓,而是對著想像的鼓辛勤練習。這樣的用心感動上天,女神『弁財天』賜福於他,使虹人真正成為鼓藝專家。
虹人習鼓 (from 天之鼓)
這樣的劇情,讓我想起描寫大提琴家賈琪‧杜普蕾 (Jackie Du Pre) 的電影:『Hilary and Jackie (中譯:無情荒地有琴天)』。
賈琪小時候與姐姐希拉莉一同參加演奏,小小年紀的她不事生產,專搞破壞。她們的媽媽生氣極了,告訴賈琪,除非她也能演奏的與姐姐一樣好,否則以後再也不讓她與姐姐同台演出。
回家之後賈琪開始努力練習大提琴,吃飯、上課,都看得到小小年紀的她就著想像中的大提琴練習指法。她的努力讓她參加各式比賽時無往不利,家中獎杯累積的越來越多。
Du Pre 學琴 (from 無情荒地有琴天)
這兩段影片傳達了相同的意念:即使是公認的天才,也要歷經辛勤學習(練習)才能有所成就。而這個過程常常是孤單而個人化的,沒有人能代勞。
前一陣子的教育氛圍倡議學生需有『快樂學習』,於是許多教師不得不想出許許多多的點子達到此一要求,如闖關遊戲就是之前很流行的一種學習方法。祇是,快樂學習,之後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快樂學習有其必要性。學生的學習如果不快樂,他們怎麼會有動機繼續進行學習?但是,『快樂學習』是否就表示整個學習歷程都要以各式活動進行?我認為頗有可議之處。
私自認為,許多因應『快樂學習』所開發出來的活動應該祇在學習的前端扮演『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角色,而不應該是學習的主題。教育的主體應該設定於『如何讓學生學習後快樂』。
這兩者看起來很像,但是『快樂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學習時是否感到快樂,而學生獲得了什麼樣的學習成果就不是那麼關心;但『學習後快樂』在乎的則是學生是否能從學習之中獲得成就感。這個成就感可能來自於一連串失敗後所獲致的成功,可能來自潛心學習後的豁然開朗等,不論是何者,都需要長時間投入才可獲致,不是立即可見的快樂型式,但是這種成就感應是教師更予以關心的部份。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像虹人、Jackie Du Pre 一樣,決定做一件事之後就能持續不輟;多數人都是有惰性的,遇到挫折會想放棄、在無聊的學習過程想中斷,這都是可以想像的。然而,教師如何安排自己的教學,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學生獎賞、回饋,讓學生獲得成就感而願意繼續進行學習,這恐怕是每個老師需要努力的部份。
這也是我相當需要努力的部份!!
Technorati : Hilary and Jackie, du pre, 天の鼓, 天之鼓, 天才, 快樂學習, 春野壽美禮, 無情荒地有琴天
一個星期前,我妹寄了音樂劇 Elisabeth 的影片給我,從那之後我就深深迷上這齣戲了。
我找了荷語版、德語 Wien 版、德語 Essen 版等不同版本的 Elisabeth 聆聽,也上網找到不少演出片段。為了方便觀賞這些影片,我轉載了下面這篇文章 (我很少轉載文章的),並在適當處插入找到的影片。
文字有點長,你可以先看看影片,感受一下 Elisabeth 的魅力。希望你也能從這些影片獲得許多樂趣!!
以下介紹自轉載 PTT 百老匯版,文章版權為原作者 MidnightBach 所有
伊莉莎白是巴伐利亞公主,小名西西,意外嫁給奧匈帝國皇帝法蘭茲;當時的皇室婚姻的出發點多是為了政治,太后蘇菲本來是要安排伊莉莎的姐姐和皇帝法蘭茲相親的,皇帝法蘭茲對伊莉莎白卻是一見鐘情。西西天性愛好自由,嫁進皇室後,王宮中的繁文縟節和來自婆婆蘇菲太后的壓力更是讓他喘不過氣來,皇帝法蘭茲雖然愛護她,但也不敢違母命,連自己孩子的教養權都讓給蘇菲,使得西西在維也納的皇宮中更無所依靠 (嫁入豪門的辛酸)。
往後的日子,她於是四處旅行,和當時熱衷於獨立的匈牙利建立友好關係,過著如同吉普賽人一般的飄泊日子。西西注重養生美容,是當時歐洲的第一美女 (他的美容秘方可多著囉!),她唯一最在意的就是她的牙齒不夠白,所她總是拿著一把傘子遮住嘴巴,雖然如此,她仍是歐洲皇室中時尚的代表。
她的美麗,還有神秘、充滿故事性的一生:獨生子自殺,西西也遭反政府份子刺殺身亡,如此悲劇性的結局,如同當今的黛妃一般。就算到了現在,奧地利人還是崇敬伊莉莎白皇后,有許多戲劇、繪畫等描繪伊莉莎白和夫婿法蘭茲兩王子和公主般夢幻的愛情故事。
但是,1992年的音樂劇 Elisabeth, 伊莉莎白打破了這童話般的幻想。德國劇作家肯茲 (Michael Kunze)和Sylvester Levay 合作,用充滿嘲弄譏諷的眼光來看待伊莉莎白的一生和奧匈帝國的敗亡。
音樂精采動聽自然不在話下,讓整個歐陸為之瘋狂,更值得一提的是角色安排,和舞台佈置;其中科幻迷離的意象,可說是大膽的嘗試,光是聽音樂是無法領悟其中暗寓的意味的。
故事是從一場陰間的審判開始的......
===========正史和故事的分隔線===========
陰間的審判官正在審問刺殺伊莉莎白的兇手魯契尼。接下來整部劇都會在他的帶領下進行,就如同 Evita 中的 Che 一樣說書角色,化身賣牛奶的、小販、路人,遊走在各景各幕間。魯契尼辯稱說皇后自己也不想活了,是她要他這麼做的,魯契尼喚醒伊莉莎白生前身邊的親人,為他做証。父親馬克思公爵、皇帝法蘭茲、太子魯道夫、女官們、覆亡的哈布斯王朝復活了,開始講述他們眼中的伊莉莎白... (Prolog) 從他們之中走出了一位俊美的年輕男子,他就是死神 (依版本不同,造型不同,可能還會有一票黑天使舞群跟著出現)。他說,對於西西,他覺得胸中有一股燃燒般的情感,這種感覺,天使稱之為歡樂,惡魔稱之為痛苦,而人類則稱愛。審判官斥責魯契尼胡說八道,並追問兇殺動機,魯契尼狂笑道,因為愛,這一切都是為了愛啊!舞台中央身著白衣的西西從棺木中悠悠轉醒,時光回到西西的童年,1853年......
在巴伐利亞的城堡中,西西的父親馬克斯公爵正在整理行裝準備旅行去。年方十五的西西蹦蹦跳跳跑出來,渾身散發著少女的活潑淘氣的活力,纏著爸爸也帶她去旅行,和爸爸一起抱怨晚上的親戚聚會有多枯燥無聊。西西多麼希望她也能和爸爸一樣自由自在,四處去旅行公爵沒理會西西的要求,匆匆離去了(顯然也是為了逃離親戚聚會),西西也被家庭教師趕著進去上法文課。
在聚會上,西西的媽正和上流社會的婆婆媽媽炫耀大女兒海蓮娜(西西的姐) 是多麼的賢淑端莊,應她姨婆蘇菲太后之邀,要去和她表親皇帝法蘭茲相親做皇后去啦!西西愛玩,在眾人的驚呼中竟一個不小心從高處摔下。這時響起了愛情主題,死神接住了西西與她深情地共舞;(魯契尼大喊:看啊!這就是愛啊!)死神將西西抱回小床上,剛回魂的西西竟胡言亂語了起來:我長大後不嫁人了,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一輩子都不要受人束縛!
小伊莉莎白不知道的是,她的生命再也掙不開死神/命運的操縱...
寶塚改編版:春野壽美禮飾死神 Tod
法蘭茲.約瑟夫是維也納宮廷裡有史來最年輕的君主。他身邊有大臣、士兵、教會、秘密警察幫他維繫起整個帝國。當然還有在垂簾聽政的蘇菲太后,大家都知道,她才是真正做主的人。官員、主教一個個向前跟法蘭茲報告國事,但常常是法蘭茲還沒開口蘇菲就先幫他下了命令,太后每替皇帝做出一個決策,旁邊的臣子就齊聲高唱:吾皇英明,願哈布斯王朝長治久安。朝上還有許多外交事務懸而未決,法蘭茲又被太后牽著相親去了。(奧地版的慈禧太后耶)
魯契尼成了腳夫,和伊莉莎白一家人一同到了皇室避暑行宮。照兩個母親原本的計畫,法蘭茲的新娘應該要是海蓮娜才對,但事情就是不從人願,法蘭茲對海蓮娜視而不見,偏偏去煞到西西,魯契尼在一旁唯恐天下不亂的唱著 So wie man plant und denkt, so kommt es nie! (天不從人願!)
熱戀中的小倆口彼此交換了誓約,法蘭茲送給西西一條訂情的項鍊,儘管未來的皇帝皇后,必有許多的責任與險阻,但只要有你在身旁,我就有了希望和勇氣。(Nichts Ist Schwer 千斤萬斤我也敢擔 啊啊~為什麼小倆口甜蜜的訂情之歌會有股淡淡的憂傷呢?難道是在預告什麼嗎?)
歐洲各國王公貴冑皆在齊聚在婚禮上,伊莉莎白披上婚紗,長長的頭紗纏繞住眾人的命運。死神敲起大鐘,敲響的是婚禮的鐘聲,或是哈布斯王朝的喪鐘?(Alle Frangen Sind Gestellt 疑雲重重)
婚禮舞會的華爾滋突然變調,黑天使包圍住伊莉莎白,死神大人搶下新娘,對伊莉莎白宣示:就算她現在在別人的懷裡,他只能做他婚禮上的賓客,但總有一天她會是他的,她的最後一隻舞只能留給他死神一人! (Der Letzte Tanz 最後一隻舞 是死神的主題之一。)
寶塚改編版:春野壽美禮飾死神 Tod
曲終人散,婚禮結束,魯契尼變出一隻小白鳥。小小鳥兒被關進了牢籠,維也納的上流社會會怎麼看這個鄉下來的,沒有教養的野丫頭呢?
清晨五點,還睡意矇騙的西西就被太后給叫起來,身上還穿著睡衣。蘇菲決心把西西調教成一個稱職的皇后,開始數落她太懶散,還嫌她牙齒黃,儀容不好。法蘭茲正巧走進來,西西連忙向老公求助,法蘭茲當然是向著母親那邊的,就勸西西要聽母親大人的話,一切都是為了她好。眼見丈夫也幫不了她,西西傷心地衝了出去,唱出全劇最著名的主題,Ich gehoer nur mir (我只屬於我自己)。她不要被束縛,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下,她要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因為她的人生就只屬於她自己的!
在西西失意時,死神出現了,但西西還年輕,不願那麼早走。伊莉莎白和法蘭茲的婚姻生活實在不順遂,第一年,皇帝國事繁忙,只能放愛妻獨守空閨;第二年,伊莉莎白生了個小女孩,但很快被蘇菲帶走,還被取名蘇菲,伊莉莎不甘心地向法蘭茲求援,但法蘭茲只是安撫妻子要聽母親大人的話;到了第三年,伊莉莎白終於學會如何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大臣們和法蘭茲請求伊莉莎一同出訪匈牙利,因為奧地利皇后的美麗更勝任何外交辭令,伊莉莎白趁機提出帶孩子同行的要求,這一次,是伊莉莎白贏了!
皇帝夫婦帶著女兒出訪匈牙利,伊莉莎白用她的美麗和個人魅力征服了匈牙利。受到群眾擁戴的伊莉莎白仍悶悶不樂,因為小女兒還在生病。這時,死神駕著馬車經過,送上一具小棺木,裡頭正是小蘇菲!伊莉莎白痛失愛女,悲痛欲絕!死神輕聲對伊莉莎白道,哈布斯王朝岌岌可危,別再留戀了,跟他一塊走吧!伊莉莎白對著死神猶豫良久,最後還是回到丈夫身邊。
在伊莉莎白的房門外,法蘭茲被鎖在門外,西西正在寫信,雖然她聽到了丈夫的聲音,但沒多加理會。法蘭茲在門外苦若哀求, (Elisabeth,mach auf, mein Engel開門啊,我的天使) 戰爭挫敗,外交失利,還有財政赤字、革命,我的天使啊,請開門讓我分享妳的溫柔,做個善體人意的好妻子吧!伊莉莎白冷冷的把門開個小縫,把信交給丈夫:去找你母親吧,在妻子和母親間,你只能選一個 (喔喔!婆媳大戰!);這是我的最後通諜,要是你不想失去我的話,就照我說的去做,把孩子還給我,我的孩子我自己來教養。伊莉莎白轉身,赫然發現死神在房間裡等他,死神輕柔地安慰西西。不要難過,過來靠在我的懷裡,跟我一起走吧,那麼你就自由了,隨我一起到永恆的世界去吧。伊莉莎白,我愛你啊!面對死神誘人的告白和誘惑,伊莉莎白仍不為所動。不!我要活下去,只有活著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快走吧,我不需要你!伊莉莎白下了逐客令,死神只能默默離去。
維也納的市集上,牛奶已經缺貨很久了,市民因而焦躁憤怒,小孩在家裡嗷嗷待哺,沒有牛奶大家日子怎麼過?賣牛奶的魯契尼繼續搧動大家的情緒 (Milch)。牛奶都到哪去了?都被皇后拿去做奢侈的美容浴啦!市民們!向皇室發出我們的怒吼吧!屬於我們的新世代就要到臨啦!
寶塚改編版:春野壽美禮飾死神 Tod
果不其然,伊莉莎白的女官正忙著準備皇后陛下的牛奶浴和減肥餐。精美華麗的梳妝台和大鏡子顯示伊莉莎白愈來愈珍視可做為自己武器的美貌了。法蘭茲對著在房間內梳妝的伊莉莎白傾訴,雖然身為皇帝,很多時候必需顧全大局,忽略自己的感情,但這次他為了不想失去他的愛妻,她贏了,她想要什麼他都成全她,他太愛她,絕不能失去她。伊莉莎白款款從鏡門出現,(就是這個!) 霎時間,我們彷彿看到西西最著名的那幅肖像在舞台上重現(啊啊~這一幕超經典的啦!)。這位皇后對他的皇帝丈夫說 (又是「我只屬於我自己」的主題),其實我只要自由,其他的你什麼都不必給我,因為,我的人生只屬於我自己!
============第二幕============
匈牙利.布達佩斯大教堂前,魯契尼在兜售紀念品,上面繪有伊莉莎白皇后和小王子魯道夫的肖像喔,快來買個留做紀念啊! (Kitsch! 庸俗!可是我好想翻成芭樂喔) 奧地利皇帝夫婦在這兒加冕為匈牙利國王王后。匈牙利人民歡欣鼓舞地擁戴他們的新國王和美麗的王后;但是,在這表面之下是暗潮洶湧,底下早有一群反叛份子在蠢蠢欲動,匈牙利要的是民族獨立,革命、暴動都將隨之而來,奧地利的未日不遠了。死神駕著馬車經過,他來對西西說,哈布斯王朝危在旦夕了,快跟我一起走吧,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沒什麼好留棧的,別忘了你的最後一隻舞終究是我的,總有一天你會需要我的。又一次,伊莉莎白昂起頭,斷然拒絕死神的誘惑。就算要跳舞,也是我一個人獨舞,我不會跟你走的 (Wenn ich tanzen will,如果我想跳舞)。
寶塚改編版:春野壽美禮飾死神 Tod (女主角唱的,呃,很糟。)
Wien 2005 Live 版
媽媽老是出外旅行,獨留小王子魯道夫一個人在清冷的皇宮裡。魯道夫一個人又冷又怕,哭著要找媽媽 (Mama, wo bist du?) 在黑暗中,有個「新朋友」出現在魯道夫身邊,孤單的小魯道夫欣然接受了死神的陪伴。 (嘖嘖,大的拐不到來拐小的)
東寶劇場版
另一邊,蘇菲太后和大臣可不滿了,因為皇帝對皇后言聽計從,而皇后竟然反對教會,結交自由主義份子,干涉內政,讓匈牙利人做帝國大臣,長久以來帝國定有危機!不過,男人嘛,大家都知道,皇后實在太美了。於是蘇菲心生一計,漂亮的女人哪兒沒有,一定得把皇帝的心拉走。一群鶯鶯燕燕的妖饒女子上台賣弄風騷,其中最美麗的一個纏上了法蘭茲,魯契尼在一旁暗示,這個小東西可「不乾淨」喔...
伊莉莎白在房裡練體操,突然昏倒了!女官趕緊去找來御醫。御醫支開閒雜人等,為伊莉莎白診療 (Die Maladie)。這種病啊...是傳染病,俗稱花聊病,這可不體面啊...西西聞言大驚,難道是我丈夫背叛我在外面偷吃!我恨他!我不如死了算了!這個時候,大家才看清「御醫」的臉,他原來是死神!對,就是這樣,伊莉莎白,快跟我走吧,我真高興,這說不定是最後的機會了!西西推開了死神的手,不要,我不要跟你走,法蘭茲背叛我,我就跟他恩斷義絕,從此他是他我是我,你走吧,我不需要你。西西扯下頸間的項鍊扔向死神,那是法蘭茲給他的定情物。死神這次又無功而返了。
此後的歲月,伊莉莎白長年在外旅行,法蘭茲就算苦苦哀求悔過,就是不回家,自從那件事之後她就沒再搭理過丈夫。母親過世,被妻子冷落,法蘭茲精神上頓失支柱。魯道夫也二十八歲了,但他反而成為皇帝頭痛的問題。魯道夫和母親一樣嚮往自由,滿腦子自由思想,甚至和匈牙利獨立份子結交,主張匈牙利獨立。
魯道夫和父親的感情想當然並不好,常有爭執。魯道夫失意時,他幼時的「朋友」死神出現在他身旁。魯道夫已預感到奧匈帝國的危機,但皇帝對他的建言置若罔聞,難道他要眼睜睜看著這艘大船下沈卻束手無策嗎?死神慫恿魯道夫站出來反抗他父親,領導革命!早晚都要發生的事就讓他發生吧! (Die Shatten Werden Laenger 闇影漸長)
寶塚改編版:春野壽美禮飾死神 Tod
寶塚改編版:彩輝直飾死神 Tod
寶塚改編版:姿月飾死神 Tod
2001 Essen 版
旅行中的伊莉莎白坐在陽台上讀詩,一陣風吹過,伊莉莎感覺到身邊有阿飄接近,來者正是父親馬克斯公爵,陰陽兩隔的父女憶起當年。父親,我多麼想和你一樣啊,做夢,旅行,騎馬打獵...望著父親離去,伊莉莎白幽幽嘆道,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我心已硬如鐵石...
革命失敗,身敗名裂的魯道夫千里迢迢來找母親伊莉莎白,母親是他最後的一線希望 (魯道夫果然是伊莉莎白和法蘭茲生的,和母親一樣愛好自由,偏偏和父親一樣無能)。媽媽,我們兩人是多麼相像,心意相通,母親,我需要您啊,求求您去和父親大人說情吧,事情還會有轉機的。但失意的兒子得到的是母親決絕的回答,我和你父親已斷絕關係了,而且我不會去向任何人求情的,即使是為了你也一樣。魯道夫見母親不願相助,心如死灰,難道連您也不管我了嗎...。黑天使拿著一把槍引誘追逐魯道夫,魯道夫被帶到死神大人面前,兩人獨舞,死神最後獻上死亡之吻。哈布斯王朝皇儲魯道夫.約瑟夫,自殺身亡。
失去愛子的伊莉莎白痛不欲生,悔不當初。魯道夫,你在哪兒?可聽得見我的呼喚?我不配做母親...這位堅強的女性面對這樣的打擊再也撐不住了,唯一的一次,她投向死神的懷抱,可愛的死神,可憎的死神,來讓我解脫吧!但死神卻推開她,死亡不是用來逃避的!沒想到連死神也拒絕她了,伊莉莎白失聲痛哭...
魯道夫死後,西西如同行屍走肉,終年著喪服,一樣在外遊蕩不回家。這一日,法蘭茲和伊莉莎白在途中相遇,法蘭茲是來求西西回家的,他相信真愛無敵,愛必能治癒傷痕;但伊莉莎白告訴他,他們兩人就像行駛在夜裡的兩艘小船 (Boote in der Nacht),往各自的方向前進,雖然偶然相遇了,但終要分離的。(這時候的主題竟是他倆當初的定情曲,真是太黯然太銷魂啦)
Wien 2005 Live 版
AN DECK DER SINKENDEN WELT 世界即將傾覆
(請容我不寫這一景,因為我寫不出來,我非常喜愛這一景的安排設計和舞台,而且給我的震撼很大,這一段的舞台蘊藏太多含義,甚至連寶塚改編都無法表達這一段的內涵呃...好吧 應該是說取向不同)
這場審判還在繼續進行,魯契尼重演了刺殺伊莉莎白的那一幕。魯契尼從死神手中接過匕首,來到日內瓦。穿黑衣的伊莉莎白在日內瓦的碼頭邊,她的船就在眼前。魯契尼認出了奧地利皇后,刺中伊莉莎白的胸口,魯契尼狂笑著逃跑,伊莉莎白的女官急得大喊救命找醫生,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伊莉莎白拋去塵世的一切,盈盈走向死神,投向他懷抱,這一生,我哭過,我笑過,失望後又重拾希望,但我始終不忘,我只屬於我自己!
從上個月開始,慧君老師與我就陷入一種焦慮之中。
我們都覺得每個星期六要來上自然資優方案的課實在是有些累人,壓力也不小。但是算算,與自資方案的同學相處時間所剩不多,我們又感到非常捨不得。
這一群同學每位都十分優秀、沒有驕縱之氣,要說從此不再有固定的時間與大家見面了,倒造成我們莫名焦慮,感到這一年的時間未免過得太快。
建立 WinRAR 自解壓縮檔時可以要求 WinRAR 在解壓縮時自動產生桌面捷徑。其格式為:
D, "程式目錄與檔名", "捷徑所欲放置的目錄位置", "捷徑說明","捷徑名稱"
慧君老師生病了!!她的鼻子卯起來過敏,為了當一位鼻子正常的女人,她吃了抗過敏藥物。
抗過敏的藥吃了後昏昏欲睡,走路像在飄,神經反應遲頓,感覺不到自己踏在陸地上。
為了保護這位教務處資歷最豐富的專業代理人,我們建議她好好休息,由我去代她的課、幫她看學生午餐。
到了班上,學生午餐進行的很順利,大家吃的很開心,我也很放心的站在一旁看著。忽然有學生咚咚咚的跑到我面前,用全班都聽得到的音量問我:『老師,說實話,你是不是 gay? 是不是? 是不是?是不是 gay?』
這是這位同學第三次試圖給我致命的一擊。
她第一次問我的問題是:『老師,老實說,你跟慧君老師是不是一對?』我四兩撥千斤的說:『妳們慧君老師已經結婚,還有三個小孩了, 所以我們當然不是一對。』輕輕鬆鬆的化解掉她的攻擊。
她的第二次攻擊在教務處進行:『老師,你會不會 DIY?』
『DIY?當然會啊!!前天我剛到桃園 IKEA 買了一個書桌,回家 DIY 而已。所以我當然會 DIY 啊!!』
學生一付很沒力的樣子:『老師,你明明知道我問的不是這個意思!!』
『可是我已經回答妳的問題了啊!!沒錯吧? :)』我又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但是,當她今天忽然問我是不是 gay 的時候,我就傻了!!我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會有學生問我這個問題!!
『為什麼妳會這樣問?』
『因為慧君老師在 Blog 上提到一個神秘人,她說那個神秘人是她的好姐妹。從慧君老師的描述中,我覺得那個神秘人就是你。既然她說那是她的好姐妹,所以我猜你應該是 gay。』
雖然我信誓旦旦的說我不是那位神秘人,也不是慧君老師的『好姐妹』,更不是 gay 。但學生回座時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還擺出一付:『沒關係啦!!我們都能接受你是 gay 的事實啦!!你就不用再否認了!!』的模樣……
哎,我這次真的被 KO 了!!誰來教教我,讓學生相信我不是 gay 啊?XD
快要教甄了,可能有不少學弟妹準備開始南征北討考試了,但是,到底是要考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比較好呢?
我在公立學校,所以一定要說公立學校較好?尤其公立學校還有退休金、福利又比較好?!
其實並不,各有優缺點。
退休金方面,我們這一代的大概都領不到退休金了(最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因為退輔基金已經快破產了,可能這幾年就要發不出退休金了!!),所以公私立這方面馬上就要沒有差別了。
福利方面,前幾年私校法修正後,私立學校教師享有與公立學校教師相同的權利,所以這方面,理論上是完全相同的。當然,私立學校董事會可能會硬凹教師,不過公立學校也有行政硬凹教師的情況,祇是比較沒那麼嚴重。另外,隨著少子化的情況加劇,未來公立學校教師不再是鐵飯碗了,所以這一點與私立學校也快沒有差異了。
所以,就退休金、現有的福利來選公私立學校已經不合時宜了,應該就公、私立學校的其他優缺點來選學校。
這些不同點我試著分析如下:
教師每週上課時數較少,如台中市為 21 節,不同縣市略有不同,但公立學校授課時數一定比私立學校少。在私立學校每週 30 節並不少見,我唸高中時,我們的歷史老師每週 54 節課,每天九節 * 六天,完全沒有休息的時候。
這方面公立學校完全沒辦法與私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教師上課的時數多,相對的收入也較多。而各校的行政加給、導師加給也可能比公立學校來得多。
公立學校教師擔任導師,每個月可有 2000 元的導師加給,私立學校可能是 4000、6000,不一定。
擔任私校教師比較討厭的一點就是有招生壓力,有些學校會訂下規定:每人每年要拉到幾位學生,否則減薪。
公立學校這方面的壓力不是沒有,畢竟現在少子化情形嚴重。學校沒學生的話,老師的工作也隨之煙消雲散了,所以大家還是多多少少在幫學校拉學生。祇是,沒有拉到學生不會被減薪就是了。
公立學校是沒有權力拒絕學生入校就讀的 (零拒絕),現今教師的權力也被解放的差不多了,所以大家就會發現:三大過 (甚至幾十、幾百大過。我實習時,有一個學生一週內被記六支大過,不痛不癢。)仍然準時畢業、大字不識一個仍然畢業……學校學生的素質確實是低落許多。
私立學校當然也有這樣的學生, 因為不是每所私立學校都是良好的學校。但祇要校方有心經營,有口碑,學生來源不虞匱乏,學校大可以對學生進行篩選,對於不良的學生予以退學處分。但是在公立學校,抱歉,這一套行不通。
所以,公立學校未來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提供基本的教育,如果想要得到更優質的教育,請至私立學校。
這是許多國家的趨勢,比如,美國最好的大學都是私立的,公立學校祇是保證所有人都有就學的機會,但並不保證提供的教育品質。
那是不是造成教育機會不平等?嗯,那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我有機會再說。
如果你的教育理念是:『即使少一個人犯罪,這都是好的』,那麼請到公立學校幫幫這個社會。
如果你的教育理念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麼私立學校會較適合你。
私立學校的學生其家長都較關注教育問題,因此學生素質較優,不需花費太多心力矯正其行為缺失,但相對的,家長的意見也特別多,很難面面俱到,尤其這些家長社經地位通常較高,對於教育很有自己的意見,老師夾在不同的家長中,每個人有不同的要求,很難行動,壓力也隨之升高。
公立學校也有不少家長是很有意見的,但也有很大一部份是家長完全不在乎學生的行為表現:『啊,我管不動他啦!!隨便他啦!!』或是覺得老師一天到晚打電話到家裡報告孩子的問題很煩,所以反而幫著孩子欺騙老師:『我的孩子是因為生病才沒有去學校……』
通常這些不管事、家庭功能失常的家庭出來的學生都會在班上影響教學,而那些注重教育的家長就會來向教師反應:『聽說你們班上上課情況很差, 請老師一定要改善,否則我的孩子就要轉學了。』
問題是怎麼改善呢?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家長擺明不管事了,光靠教師一人的努力其實有其侷限,所以教師就陷入無盡的焦慮中。
公立學校教師與私立學校教師同樣會面對上級給予的『升學』的壓力,所以這方面兩者差異不大。
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公立學校上面有層層上級,每個上級都有出不完的點子要來壓榨老師。比如前幾年教育局要求教師要做行動研究,再之前是合作學習、統整教學……公立學校教師就疲於應付。
私立學校的目標則很專一:升學,弄好這個就對了!!不像公立學校教師每天提心吊膽,不知道長官又想到什麼鬼點子要整人。
私立學校最大的弱勢就在於財務不透明,董事會是否虧空公款,常常要等到東窗事發大家才知道。然後一堆教師開始擔心學校倒閉後自己何去何從。
公立學校財務透明,錢都是教育部給的,三不五時就來查帳,因此算是比較正常化。比較不用擔心明天早上一起床,翻開報紙發現學校倒了,失業了。
當然,依現今教育部亂搞的情況,這情形也不是不可能發生,比方說前幾年要小班小校,這幾年又要裁併小校,搞得人心惶惶。但總得來說,這方面還是比私立學校強得多。
我一直認為,事情沒有十全十美的,總是有各式不同的優缺點同時並存。
如果真有哪一事物十全十美,那麼它的競爭力應該會顯著優於其他事物,使它得以廣布各處。如果今天公立學校對於私立學校有壓倒性的優勢,那麼私立學校就難有生存空間;反之亦若是。
而今公、私立學校並行,二者均未能取代掉對方,顯示兩者均有各自的優缺點存在。因此學弟妹在進行教甄時也不必一定要考公立學校,而應該依自己的興趣、嗜好,考慮好公、私立學校的優缺點之後,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一個最好的選擇。
一點小小的想法,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今昨兩日回東海學程聽了十二位學弟妹的結業成果報告。
結果發現祇有兩位學妹能將所學的教育理論融入成果報告之中,其他學弟妹的成果展現顯示了她們的教學熱忱與理念,但較不能與教育理論相結合。
因此,在這兩天的評審過程中,我不斷的問:『你如何達到你的宣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論可以讓你解決你所遇到的問題?』
為什麼我要不斷的問『如何』呢?這是這幾年來阿扁政府給我的啟示。
阿扁政府執政以來,讓人們開始懷念起先前很少受到注意的一群技術官僚。阿扁政府有很多的理念 (姑且不論其理念的好壞),問題是,他們沒有適當技術官僚將這些理念落實為行動,整個政府就這樣空轉了好幾年。民眾看到一個空有理念,卻沒有適當作為的政府,其支持度也就逐日下滑,人們也開始懷念起以前那一群無名的技術官僚。
阿扁政府給我的啟示是,我們光有理念是沒有意義的,如何去執行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當我們說著:『我的教學會很注意學生生活教育的培養』,卻說不出『如何注意』與『如何培養』,那麼說不說這句話其實沒有太多的差別,因為話中宣示的目標無法達成。
那麼要如何達成宣稱的教育目標呢?這時候我們所擁有的教育理論就是一個很有利的工具了!!
要考教甄時,大家通常有個共識:『如果要考高中教甄,最好是本科系研究所畢業才比較有可能考上。如果沒有研究所學歷,最好考國中教甄就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是我們認為,一個老師應該具備有足夠的學科內容知識 (content knowledge, CK) 才足以進行教學。而且隨著授課對象程度的提昇,教師的 CK 也要隨之加深加廣,方足以應付教學所需。
很合理嘛!!要一位不會中文的外國人去擔任中文老師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CK 在教學上的重要性是不容懷疑的。今昨兩日的學弟妹也一直強調自己將在任教科目上具有足夠的 CK 進行教學,顯示對於自己的專業具有相當的信心,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大家都忽略了,除了要有足夠的 CK 之外,如何進行教學的一般教學知識 (pedagogical knowledge,PK) 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 PK 呢?PK 指的是教學相關知能,包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如何設計適切的課程、所面對的對象有什麼樣的特徵等,簡而言之,就是在教育學程中所學的一切知識均屬之。
PK 為什麼重要呢?我們在教育學程學習的所有知識,它們的最終目的就祇有一個,就是有效的進行教學。教育心理學教導我們學習者的心理樣態、班級經營教導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可供學習的環境、課程設計教導我們如何生產一份確實可用的教材……每一門知識都試圖讓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大家都能理解要擔任國文教師,必需要有足夠的國文學科知識 (CK),但是,為什麼一位教師不需要有足夠的一般教學知識 (PK) 呢?一位作家與一位中文教師的差異在哪邊呢?就在於中文教師對於 PK 有較多的理解。理論上應該是這樣對不對?可是,我在這兩日的報告中,看不到大家對於 PK 的重視。
可能有許多人聽一些前輩說過:『教育學程學的東西都太過理論了,在現場根本無法應用。我都是靠自己在現場教學的經驗琢磨才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其實理論並非無法應用,而是要懂得如何去應用它。
舉個例子來說,今天有位學妹報告時說到:『我覺得國中這個年紀的學生應該需要他人的鼓勵……』,我當時就回應她:『是否可以請妳回想一下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這些課堂提到的中學生特質?如果妳可以回想起這些課程中描述的中學生特質,那麼為什麼要用『我覺得』這樣的主觀臆測呢?這些心理學的結果被許多實徵實驗重覆驗證,以此為依據設計課程會比主觀臆測獲得的學生特質而設計的課程來得可靠。』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學妹提到她會重視生活教育:『讓同學尊重他人』;而她的教學理念是建構論:『提供由兒童自我發現、自我體驗之空間。』
我回應學妹:『妳要如何做到讓同學尊重他人?』『ㄟ,我還沒有想到這一層耶!!』『妳有提到妳的教學理念是建構論,那如果說,利用社會建構論進行教學,是否可達成讓同學尊重他人的目標?』『……嗯,應該是可以吧。』
這樣的結果是相當戲劇化的,學妹從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教學 (『ㄟ,我還沒有想到這一層耶!!』),到大致知道該怎麼去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宣稱,其間的差別祇在於她知道可以利用『社會建構論』在自己的教學之中。
所以教學理論無用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在教育學程所學的教育理論其實是前輩不斷研究所獲致的結晶,祇要是有志於進行教學的人,就應該對於 PK 有足夠的瞭解才對。
上面所述是 PK 的部份,那什麼是 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單的說,PCK 就是對於某一專業領域該如何教學的知識。比方說英語教師應該瞭解『全語教學法』,這個教學法不是數學老師所應該瞭解的,因此全語教學法是屬於英語教師的 PCK。
PCK 的知能大家可以在『XX 科教材教法』課程中獲得。所以當今日一位歷史所學妹提到自己的教學比較傳統,還在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時,我建議她回想一下『歷史科教材教法』課堂所學的內容。因為這是許多進行歷史科教學研究的前輩所建立起的知識寶庫,當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時,參閱前輩的研究,充實自己的 PCK 是解決方法之一。
今日的報告結束後,負責按鈴的學妹跑來問我:『學長,你這兩天所做的回應一直提到教育理論的重要性。那麼你是不是已經預設某一種教學方法是比較好的,是你希望聽到學弟妹們報告時能夠提到這種教學方法?』
喔,不是的。並沒有一種教學法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沒有最好的教學法,祇有最適合自己 (以及你所面對的學生) 的教學方法。
如果你認為『人本主義』適合應用在你的教學,那很好,請盡情使用。另一位老師也許對於行為主義情有獨鍾,認為行為主義利用獎懲方式形塑可欲行為可以確實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那也很好。教學方法祇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
實際上,我認為教育理論是一大群工具,我們並不是要將所有的工具都用過一輪才叫做應用教育理論進行教學。我們祇要挑選其中幾個用得順手,且確有實效的教學法即可。不過,當你對於這些工具有越多的瞭解,知道越多種工具的存在,那麼就越容易找到適合的教學策略。
教育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相關研究,所以它具有科學的成份。其研究的結果與獲致的理論是可學的;但研究所獲得的結果要如何應用在教學之中就是一種藝術了。藝術的展現可能受限於個人的天份,但是如果能對於可以學習教育科學的研究結果、理論有較多的理解,那麼即便不是一個良好的藝術表現者,至少也不會太離譜。
這兩日所聽的報告,學弟妹有許多教學熱忱與理念,這很可喜。但是,熱忱與理念畢竟不能當飯吃,隨著進入教學現場的時間越長,各人的教學熱忱可能會慢慢減損。當你不再有這些熱忱時,如何仍能保持教學具有最低限度品質?這有賴各人對於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術的瞭解。當你手上擁有許多教學工具,能在適當的時機使用合宜的教學技術,那麼你的教學效能較能維持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能同時擁有熱忱、理念與方法的教師是最棒的了!!當你的教學效能可以保持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熱忱與理念也可以維持的更久一些。因此,PK、PCK 都是很重要的專業知能,每位教師都應該多加理解,藉以維持個人的教學品質、教學熱忱。
Firefox 雖然方便,但它的記憶體使用量實在是嚇人,尤其是使用 Tabs(頁籤) 時,記憶體的消耗量更是可怕。
為了減少 Firefox 的記憶體使用,我們可以手動限制它對於每個畫面的 Cache 數。操作方式如下:
經過設定後,你可以發現 Firefox 耗用的記憶體量明顯的減少了,值得一試喔!!
資料來源:
http://weblogs.mozillazine.org/ben/archives/009749.html
http://my.opera.com/swj/blog/show.dml/378927
不論是否願意,當你站上講台,那裡就成了你個人的表演場,你要在講台上演出一場精采的表演。
自然資優方案這一學期的課程設計中有個重頭戲,就是希望到了學期末,每個同學都可以到科博館針對某項主題進行 5 分鐘的解說。因此從上星期開始,每週規劃一小時的時間讓同學們進行模擬解說,希望讓大家在經過充份的練習、指導之後,期末能進行一場精采的講解。
對於大多數的同學而言,要進行解說都是第一次的經驗,因此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在我自己的『表演』經驗中,其實有一些方法幫助我演出一場精采的秀,也許未必適合每個人,但這是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可以供給每一位同學參考。底下就是一些小小的建議:
看過上星期與這星期的模擬解說後,我發現每一位同學都很害羞,大家都拿著自己的稿子唸,不敢與底下聽講的人目光相接。
這並不是同學們獨有的現象,其實,即使是身為老師的人,也有一些老師是很害羞的,不敢與同學的目光接觸。我們說這是『三板老師』,就是他的眼睛永遠都祇看著黑板、地板、天花板這三個地方,而不敢看同學。這樣的老師上課常常會秩序大亂。
原因是,當你的眼睛不敢直視聽眾時,聽眾會覺得你不重視他,因此他也不想重視你,於是就開始玩筆、玩頭髮、講話……。而當你的視線能看著底下的聽講者,他會覺得你有注意到他、重視他,也比較願意繼續聽下去。
當然,視線是要溫柔的看著聽講者,而不是用瞪的。我們是在表演,不是要打架。所以,你祇要溫柔的看著他就好了。
你說:『可是我就是很害羞啊,怎麼辦呢?』
沒關係,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解決的唷。
當手上帶著稿子時,我們一緊張,就很容易一直盯著它看。因此,將稿子背起來,解說時完全不帶稿上場,因為找不到稿子看,你就不會因為緊張而將視線全放在稿子上。
可是背稿不是很困難嗎?其實不用擔心。我們講解的時間祇有 5 分鐘,所以稿子並不長。我們一般人講話的速度每分鐘大約是 150 字左右,太快對方不容易聽清楚 (我們不是李立群,他有訓練過)、太慢對方會覺得有點不耐煩。所以太快、太慢都不好,每分鐘講 150 字是最適當的。每分鐘 150 字,5 分鐘祇要 750 個字就 OK 了。750 字用電腦印出來,大約是半張 A4 的紙張內容,並不多,要背起來很簡單。
最重要的是,你並不需要每個字都背下來。我們並不是去參加詩歌朗誦比賽,錯一個字都不行。我們是要去講解,祇要記得幾個大重點,其他部份臨場發揮就可以了。因此要背解說稿是很簡單的,不用擔心。
這是很多上台演講、授課、報告的人所用的方法。將聽眾想像成一顆西瓜,你看著他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所以就不再害怕看著聽解的人。不太可能會有人對著一顆西瓜臉紅的吧?:) 如果真是這樣,你就再將聽眾想像成其他你不害怕的物品好了。
聽起來好像很搞笑:『這樣的方法真的會有效果嗎?』
嗯,我自己的經驗是,還真的滿有效的。在大學時第一次上台報告,我想像聽眾是一堆西瓜,讓我比較不緊張,講了幾分鐘後,我忽然發現,因為我很專心的在報告我的作品,已經忘了要緊張了,即使不再想像聽眾是西瓜,我也不再害怕。而且,之後每一次上台我都不必再將聽眾想像成西瓜了,因為有了第一次經驗後,我發現上台報告沒有那麼可怕,聽眾並不會吃了我,因此我不再害怕上台。
對於第一次上台的你,緊張難免,這個方法值得試試。多講解幾次,以後你也就不再害怕對著他人進行解說了。
回想一下,什麼樣的老師上課最容易讓你睡著?大概就是那些上課語調永遠相同,沒有高低起伏的老師。聽這樣的老師上課,除非有驚人的意志力,否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催眠進入夢鄉。所以,為了別讓聽眾聽到瞌睡連連,你在講解時就需要有一些語調變化。
語調強弱起伏所造成的力量有多大呢?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實驗。首先,請試著用要死不活、完全一樣的語調唸唸下面這段句子:
恐龍是一種生活在中生代的生物,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暴龍了。
再來,還是唸同樣的句子,不過紅色字的部份要加強語氣、灰色字的部份語氣稍弱些 (別害羞,沒人看到的啦):
恐龍是一種生活在中生代的生物,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暴龍了。
聽聽看,是不是感覺很不一樣?一個聽了覺得很難過;而有語調起伏的聽起來就很有熱情的感覺,會想要讓人繼續聽下去。祇是一個小小的語調變化就有這麼大的不同,大家一定要試試。
你可以在自己所撰寫的解說稿上標上一些記號,提醒自己:『這個地方比較重要,要用加強的語氣;這個地方要語調稍弱,吊吊聽眾的胃口。』然後多練習幾次,你一定可以發現解說效果比以前好很多。
適當的手勢可以吸引別人的目光,可以將聽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你 -- 解說者 -- 的身上,運用幾個手勢,聽眾想不注意聽都很難。
但是,我們是要進行講解,不是要進行演說比賽,所以不要出現:『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此時左手背於腰後、右手比一,從左邊緩緩移動到右邊)……』這樣的演說比賽專用手勢。
在解說時,你可以用手指著你正在講解的內容,可能是一隻昆蟲、可能是恐龍的一顆牙齒,讓聽眾順著你的手勢看到你正解說的部份,幫助他們瞭解聽到的內容。
也可以用手勢來產生一些效果。比方說,講到雷龍很大隻:『像這麼大隻的雷龍,牠的便便噗一下 (手比出爆開的動作) 掉下來都可能壓死人。』可以想像,聽到這樣的內容,再加上你的動作,一定會讓聽眾笑出聲來,這麼一來,他們會覺得這個解說很有趣,很值得再繼續聽下去。
所以,好好運用手勢、肢體動作,可以抓住聽眾的眼光、可以讓他們瞭解你解說的部份,也可以感染聽眾的情緒,讓聽眾不會在聽了一兩分鐘之後就想要偷偷的離開。這一招,一定要好好運用在你的解說上。
昨天在上課時沒收了一台手機。
這是我第一次沒收學生的物品,晚上回家後針對此事回想了一整個晚上。結果發現,對於這整件事情,我的處理方式很有問題。
整個事件過程大致如下:
班上有個同學,上課時總是很難將心思放在課堂中。我上課時得不時的要求他坐好、將課本打開、不要聊天……,昨天也不例外。祇不過,這次在我糾正過他後不久,他開始看著桌面底下,久久未能將目光重新移至黑板。走近一看,他正玩著一支手機。
『嗯,手機交出來!!』
學生心不甘情不願的交出手機:『老師,這不是我的手機啦!!你不能沒收啦!!這是我前面女同學的,她回家會被媽媽罵啦!!』
『這不是我的問題,這是你的問題。如果你上課要玩手機,你就要想過手機有被沒收的可能性。所以,要如何彌補那位女同學,是你要想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因此我帶著沒收的手機就回到辦公室了。沒多久,三個同學出現在我眼前。
『老師,手機還我們啦!!那個女同學已經在哭了,她很擔心耶!!』
『我祇問當時是誰在玩手機,我就從誰那邊沒收。至於手機是誰的,她是不是在哭,我說過了,那不是我關心的問題,那是你們要關心的問題。』
『老師,快點還來啦!!』
『老師,要不然我明天好好上課,你就將手機還給我。好不好?』
『明天再說,看你的表現,及我當時的心情決定。』
聽了我這句話,學生心不甘情不願的走了。
這就是昨天的情形。而我覺得處理的很差的一部份就是那句:『明天再說,看你的表現,及我當時的心情決定。』
事後回想,學生聽到我的回答後,根本無從知道他有沒有可能拿回手機、也不知道該如何與我進行一場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很有可能發生的是,學生認為他祇要表現良好,我就會將手機還給他。因此他盡量表現,但因我心情不佳,仍然不將手機還給他,致使他認為我是在故意整他,師生關係因而僵化。
這一切,都是肇因於我祇給了模糊的答案,而沒有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與遊戲規則。
想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第二天上課時,我在講台上向手機被沒收的學生道歉:『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沒收同學的東西,所以處理得很不好。我昨天說的模糊不清,所以現在我要重新說一下遊戲規則。如果你今天上課時沒有講任何一句話、沒有趴下去睡覺,也沒有將腳伸到隔壁同學的位子上,我就將手機還給你。如果你沒辦法達到我的要求,那手機祇好再繼續留在我這邊一天。』
聽了我的遊戲規則,這位同學果真一整節上課都很乖巧,下課後我也將手機還給他 (其實我內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沒收這麼貴的物品心理壓力還不小,弄丟了就糟了)。
事後想想,說出那麼缺乏專業的對話也真是丟臉到家。修教育學分時要寫教案,其中有一欄是『評鑑方式』,也就是說設計教案時也要考慮到教學時如何評量學生是否有專心聽講、真正獲得學習?而這個評量方式必需是可具體操作的,而非泛泛之論。
寫論文時,針對文章使用的名詞要給予一個『操作型定義』,讓讀者瞭解在何種情況下可以與作者針對特定名詞達成共識。這無非是希望訂出一個可共同遵循的準則,讓作者與讀者能在這個準則之下進行溝通。
因為缺乏明確的遊戲規則,使學生難以與我達成共識,差點就將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管道封住了。許多老師都知道『訂出清楚明白、可遵循的規則』對於班級經營的重要性,而我,祇能說,還需要多學習。
學生告訴我,愚人節快到了,他們想要在星期五整整老師們。
我心想這些同學也真是傻的可愛,要整老師還先預告的啊?我星期五當天不會特別注意嗎?:)
不過,我還是告訴他們我學長的故事。
我唸東海畜產系時,早我一屆的學長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研究所。
放榜當晚他與幾位朋友慶祝了一下。之後他獨自拿著衣服到浴室裡公用的洗衣機洗衣服,朋友們則在他房內繼續吃喝著。
忽然他大叫:『救命啊,洗衣機漏電,我被電到了。』
大家衝出來,看到他卡在洗衣機與牆角之間,不斷的顫抖、並叫著救命。
但是,這位學長平時就喜歡和朋友開玩笑,那天又是慶祝他考上研究所,所以大家都想,他一定是心情太好,又和大家開起玩笑了,因此沒人理他。
過了一會,大家看他還是叫個不停,才發現事情真的不對勁,想辦法將他拉了出來,但他已經去世了。
我學長的悲慘遭遇其實牽涉了『信任』的問題。
如果我的個性就喜歡開他人玩笑,一次、兩次、三次,他人對我的信任一定大打折扣。這個道理在『放羊的孩子』中說的很明白。而我的學長則是放羊孩子驚悚版。
那麼是不是要放棄掉幽默感呢?
Jedi 說他在 2004 年愚人節玩過頭後體認到:『 真正的幽默感,並不該傷及人們對妳的信任』。
同學啊,如果你們打算在愚人節開開玩笑,那麼要考慮 Jedi 的建議,千萬別讓他人對你的信任感打了折扣啊。
Technorati : 諄諄教誨
今年一月有篇報導:『假醫師誆聲光電療治百病』。
報導的內容說有個醫療儀器業者假冒醫生身份推銷能量療法儀器,宣稱可以治百病。此業者並引用高明見醫生的研究報告證明自己的儀器確有療效。但最後還是被醫界踢爆他的假醫生身份,儀器也不具有醫療效果。
論文被業者引用的高明見醫生的研究顯示能量療法確實可以幫助一些病患,有三分之一的人因為心理因素而從能量療法獲得幫助。也就是說能量療法祇能當作安慰劑使用,它本身並不具有療效,靠的是人體自欺欺人的效果。
高明見醫師是這麼說,但是被廠商拿來用時變成『有醫生證明能量療法確實有效……』,試圖誤導消費者購買完全無療效的儀器。
面對這樣層出不窮的騙人把戲,誆言者總是宣稱他們的食品、藥品、儀器具有神奇的功效,我們如何去分辨真偽?
有些科學家建議,為了提昇人民對於這些騙人的廣告的分辨力,必須要加強人民的科學知能,因此在國民教育階段要塞入更多知識,讓人民擁有足夠的知識分辨真偽。
Korpan, Bisanz, Bisanz, Henderson (1997) 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給予大學生環保、超自然現象、醫藥、教育四大類科學新聞剪報,每一類別有數則報導。每則新聞約 300-400 字之間,其中有些報導為真,有些報導為假。
Korpan et al. 告訴研究參與者,他們閱讀完每一則報導之後,可以向研究者要求額外的資訊,藉以判斷報導的真偽。他們發現,參與者針對每一篇新聞剪報平均可提出 5 個問題 (例如:這是哪些人做的研究?相關研究的結果如何?研究經費由哪些單位、機構支付?研究設計為何?統計方法為何?……),但並不是對於每一幀報導均能有這樣的表現。
這些研究參與者提出的問題常常落於某一大類的報導之中,比方說有些人可對於環保議題的報導提出較多問題,有些人則對超自然現象的報導有較多的疑問。但很少有人能夠在四類別的報導中均提出同等份量的質疑。
Korpan et al. 下結論時指出,他們的研究發現大學生對於自己較熟悉的議題可以提出較多的問題,也較能辨別該類新聞報導的真假;對於自己所不瞭解的報導內容,他們較難予以質疑、辨明真偽。
因此,依照 Korpan et al. 的研究,國民教育階段的確應該多多加入各式科學知識,對各個科學學門均須有足夠的涉獵,以免受教育者在現代社會成為科學文盲,處處受騙。祇是,真要去對每一個科學領域均有充份的瞭解卻有實行上的困難。
現代科學的知識爆炸性的成長,即便是科學家自身,也祇能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有較多的瞭解。有一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說,他光是要瞭解自己的研究領域內的最新發展就耗去了他大部份時間,對於研究領域之外的科學知識就祇能靠著每個月讀 Scientific American 這本給高中生讀的科學雜誌來獲得了。(Scientific American 中譯本為『科學人』,遠流出版,每月一期,目前出版第 48 期。)
一位得到諾貝爾獎的頂尖科學家對於科學知識尚且無法完全瞭解,更何況是一般人民?無論在課堂中塞入多少知識,總是無法面面俱到。而且,科學的進展過於快速,學校中教的科學知識也許明天、明年就已過時。若是藉由充實國民教育階段的科學課堂授課內容,似乎仍無法讓學習者永遠的遠離被騙。
《巫毒科學》一書的作者 Park R.L. 提出另一種想法,他認為與其在課堂中不斷的加入各式科學知識,倒不如教導學習者瞭解科學的世界觀,以分辨什麼是科學、什麼不是科學。當學習者有了判斷何者是科學、非科學的能力時,他便無需擔心所面臨的新科學訊息的真偽性,因為他已有能力進行判斷。
那麼,Park R.L. 所提的『科學的世界觀』是什麼呢?我認為,他所謂的科學的世界觀一詞頗類似於我們常聽到的『科學本質 (nature of science)』,亦即是『科學知識』的一些特徵。
科學知識有什麼特徵?
Park R.L. 認為,要辨別科學訊息的真偽的第一步驟就是先看看這個訊息出現於哪個媒體之上?正式的科學研究必須經過同僚審查 (peer review),並將研究結果發布於正式的科學期刊上,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
什麼是同僚審查?為什麼一定要經過這個過程後發表的研究論文才能夠獲得認可?
所謂同僚審查是將研究者投稿的論文轉寄給同領域內其他研究者來幫忙審查。物理老師寫了一篇有關物理的文章後,如果拿給我這個生物老師幫忙挑錯,恐怕我幫不上什麼忙,因為我對物理不熟。但是如果他將文章拿給另一位物理老師來幫忙審查,那麼收到的回應就會多出許多,也比較可以幫忙把文章中的錯誤修改正確。
較有水準的期刊都會有匿名同僚審查的機制,就是藉著研究者同領域的其他人幫忙檢查看看這個研究有沒有什麼樣的問題存在。有了同僚審查,雖不能保證研究結果一定對,但至少出錯的機會少了很多。
但很多人不敢將他們的文章交給其他人檢查,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文章根本騙不了真正的專家,這時他們會改向新聞媒體宣布自己做出某某突破性的研究。新聞記者的專長是新聞,不是科學,因此要騙得過記者遠比騙過同領域的科學家容易的多。所以這些投機取巧的人通常選擇對新聞媒體發布消息。
所以,第四台的廣告常常將某些藥說的非常神奇,可以治 XX 病、可以減肥,但是很多人買了之後發現一點用處都沒有就是因為這些廣告都是騙人的。他們祇敢在第四台廣告中騙騙消費者,完全不敢將這些『神奇的藥』拿給科學家、醫學專家檢驗其療效。
真正經過其他科學家、醫學專業檢驗,確實有效的減肥藥如諾美婷 (Reductil,學名是 sibutramine)、羅氏鮮 (又稱『讓你酷』,Xenical,學名是 orlistat) 等,用不著在電視當中大打廣告,因為全世界會有許多醫生建議他的肥胖患者試看看利用這些合法、有效的藥物幫助減肥。生產的廠商不用廣告就賺翻了。
在晚上的電視廣告中,有許多讓人臉紅心跳的藥物廣告,但是,在這些廣告中你不會看到藍色小藥丸。
基於相同的原因,藍色小藥丸這種真正有效用的藥物,它根本不需要藉由大眾媒體進行廣告。能在國際知名的專業醫藥刊物上發表文章,向所有醫生證明它的療效就是最好的廣告。
所以,下一次看到電視、報紙上有什麼產品將療效、功能、性能說的天花亂綴時,其實就可以直接略過不看了 (或是當作笑話看看,看這些人能將『誇飾法』這個寫作技巧運用到什麼樣的程度)。因為,如果真有那些功能、那些效用,不需它自己廣告,自然會有許多專業人士大力推薦。
如果是記者報導的話,注意一下他的消息來源:「專業期刊『刺胳針』最新一期的文章中……」與「林先生表示,他的產品……」這兩篇報導相比較,絕對是前者的可信度較高。
能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結果不見的是正確的,但是進不了專業期刊的卻幾乎可以肯定是錯的。簡單明瞭。
那麼,會不會因為一些研究者的名氣較小,或是他的研究太過顛覆性,而被專業刊物拒絕刊登呢 (這是許多沒本事將研究刊登在專業期刊上的人的說詞)?不會的,詳細情形請參考『好人總能出頭』一文。
經由第一點,就可以避免掉多數的科學詐騙行為了。但是進得了專業期刊的研究結果並不盡然完全正確,有些時候會技巧性的避重就輕,一些負面影響著墨較少。一部份原因在於科學研究需要錢。
科學研究常常需要龐大的經費,需要政府的經費溢注。但是一些比較基礎的研究因為沒辦法收到立即的成效,常常無法獲得政府的經費補助。因此科學家也常常需要向外界要錢、要錢、要錢,藉以維持研究的進行。
但是這樣一來,卻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問題。拿了他人的經費,總不好做出不利於經費提供者的研究吧?所以,當研究出現不利於經費提供者的結果時,多多少少會為他美化一下,或是避重就輕。
不要責備科學家,這是人之常情,換成你我,大概也不能避免。
真正講真話的科學家不是沒有,因為講真話而與經費提供者弄僵的科學家也不是沒有。但是為研究結果下結論時,為經費提供者避重就輕的科學家也確實存在。因此,看到一些研究結果時,最好能瞭解其經費提供者的背景。
比方說:「台灣電力公司委託環境專家做的研究顯示,在 XX 進行開發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這一類的報導最好小心一些。台電請專家進行研究,這些專家當然不太好意思給台電難看,所以用字就會比較小心。
如果是:「當地縣市政府委託國外 xx 環境評估公司所做的研究顯示,開發案影響程度不高。」這樣的報導可信度就高一些。因為國外的公司與國內縣市政府不熟,也許一輩子就做這麼一次生意,比較可以說真話。
科學家做的研究必需能讓其他人在相同的條件下也重製出來才算是正確的研究。如果有一個科學家他做的研究祇有他自己能得到結果,其他人照著他的方法去做都失敗,那麼人家會認為這位科學家的研究一定是錯的,才會讓別人無法複製他的研究結果。
因此,為了讓別人能夠順利的重製研究,科學家會將自己的研究方法公開出來:用的材料、用的方法、在什麼樣的條件 (溫度、壓力、……) 下進行實驗,將這些方法公開,希望別人也能夠做出一模一樣的結果,這樣就能被其他科學家肯定其成就:他說的都是真的,因為我照著他所說的方法去進行實驗也得到一樣的結果。
因為科學研究必須能讓別人複製,因此資訊都會公開。反過來說,如果資訊不公開,別人無法去重製研究,就無法確定那個研究是真是假。因此,資訊透明的研究會比不提供任何資訊,或祇提供少量資訊的研究來得可信。
如果看到一篇報導引用科學研究時,將研究者、經費提供者、研究方法、研究的對象等相關訊息都詳細列明,那麼這一篇報導的可信度會比一篇遮遮掩掩的報導高的多。
資訊透明表示不擔心受人檢驗 -- 事實上科學知識就是不斷相互檢驗才得以產生,因此其中訊息的真實程度會較高。『黃教授接受 XX 單位補助所進行的研究顯示……』的可信度會比『有科學家表示……』來的高。
科學家做研究時不能將所有情況都考慮進去,因此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也會受到一些限制,很難做出一個可以應用在所有情況的研究。
科學家在宣布他的研究發現時也都會加上『研究限制』這一項,告訴讀者:『我的研究還是有其限制存在的。』當有人宣稱他的研究結果可以應用在任何情況時,這通常是『騙子』的警訊。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這篇文章吧!!
當那位醫療產品業者宣稱他的產品可以治療百病,他就違反了『科學研究有範圍限制』這個科學研究特徵了。其說詞大概也就不需要太認真看待了。
科學知識當然還有其他的特徵,但是能瞭解這四點,大概也不太需要擔心被騙了。而且這四點不會因為在不同的科學領域而有不同,不會因為時間改變而有不同。一些在國民教育階段沒有教過的科學知識也可以很容易利用這四點進行簡單的辨明其真偽。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利用這四條簡單的規則防止詐騙的發生。
參考文獻